凉州区科学统筹促节水增收

30.03.2016  11:13

  近年来,武威市凉州区按照“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的总体思路,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配置保障、灌区节水改造、生态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等五大治理措施,走出了生态治理与农民增收、科学统筹的路子。

  改革水权水价,能有效规范用水行为,凉州区相继建立1个区级水权交易中心,7个灌区水权交易中心,组建433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向17.48万用水户颁发水权证。地表水计量水价由2006年的0.08元/方,提高到目前的0.2元/方,地下水由每亩8元调整为基本水费每亩2元+计量水价0.05元/方的两部制水价。同时,推行差别水价和累进加价制度,对高效种植作物的水费地表水优惠25%、地下水优惠50%;对传统种植作物的水费地表水上浮25%、地下水上浮50%。与此同时,该区通过改建干支渠、配套完善田间灌溉技术、安装地下水计量设施等方式,加快节水工程改造步伐和农业灌溉条件。地表灌溉水和地下水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过去是大水漫灌,既费水,又费钱。通过水权水价改革,配水到户,节约的水权,可以流转交易,降低了用水成本,提高了用水效益。”凉州区永丰镇永丰村用水户协会会长张世忠深有体会。

  目前,全区用水总量由2006年的12.53亿立方米减少到了2015年的10.05亿立方米;农业用水由11.45亿立方米减少至7.38亿立方米,减幅达35%;全区农业、生态、工业、生活用水比例进一步优化。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是节水增收的根本举措。凉州区加大资金、政策、技术等扶持力度,逐步缩小高耗水、低效益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和以皇冠梨、酿造葡萄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全区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39.8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0.1万亩,养殖暖棚29.7万亩,特色林果面积75.7万亩。粮经、夏秋比例更加科学。设施农牧业快速推进,使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006年的3倍,其中来自设施农牧业的收入达到5078元,占45%,比2006年净增3916元。

  回乡创业大学生冯廷熙现在是武威熙泰牧业公司经理,他感触颇深地介绍:“在政府的补助政策和双业贷款支持下,公司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牛舍17栋2万多平方米,肉牛存栏3000多头,年收入500多万元。”

  与此同时,凉州区按照“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方针,结合扶贫攻坚行动,打响了“生态移民”战。累计搬迁安置水源涵养区、高海拔区域和地质灾害易发区贫困群众2.2万人。其中,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海拔2800米以上的贫困群众699户3500人

  围绕“节水、治沙、造林、防污”四个重点,该区组织干部群众进行义务压沙造林,打造绿色通道和特色经济林长廊,严格落实“五禁”规定,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规划》实施以来,全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01.8万亩,通道绿化2648公里,封山育林和封沙育草28.6万亩,义务植树5595万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1.2%,比2006年提高了1.79个百分点。(记者马顺龙 通讯员党延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