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群众幸福梦 ——凉州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今年以来,凉州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思想上高度重视,精力上始终聚焦,坚定不移地走“建棚子、栽林子、抓票子、盖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围绕当年脱贫目标和已脱贫对象巩固提高,总结经验,针对问题,补齐短板,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区整体脱贫。
挂图作业夯实基础
凉州区坚持把对象精准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提和基础,扎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853”挂图作业和脱贫验收工作,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为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该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完善提高建档立卡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严格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程序步骤,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先后3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回头看”核查工作,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通过实地查看、核算收入、座谈了解,深入核查贫困户家庭人口、收入等情况,查清查实各类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落实,清退识别不准、条件不符的贫困对象1235户、5306人。按照“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原则,及时对贫困人口增减变化情况进行摸底核查,规范准确填写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各类表册,并及时录入大数据平台,确保了贫困人口识别的精准度和各类信息的真实性。
致力于做好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凉州区建立完善了区级统筹协调、部门负责、乡村联动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机制,实行“村级初审、乡镇复审、行业部门联审、扶贫部门审核”四级联审制度,每个部门、乡镇确定1名分管领导,2-3名业务干部具体负责,严把采集、审核、录入三个关口,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采集工作,按季度完成了信息采集、审核、录入和数据分析工作,确保了数据真实准确、逻辑严密。全区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村、户精准指数均达到100%。
按照《甘肃省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实施意见》要求,凉州区统一标准、统一格式,全面制作完成了24个乡镇206个村级“五张图”;细化梳理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甄别,对号入座,由驻村帮扶工作队负责,逐户规范填写了农户“三本账”,使脱贫攻坚目标更加明确具体,管理更加精准。
在此基础上,区完善村级“五类档案”,对照挂图作业档案管理目录,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对照村级五类档案的要求,在原有建档立卡程序性资料和“四簿两表一册”的基础上查漏补缺、整理归档,完善了政策性和程序性文件资料、贫困人口进出识别程序资料、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花名册、贫困村贫困户登记表和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信息采集表“五类档案资料”,保证了精准扶贫工作的规范化。
按照“贫困户脱贫由县负责、贫困村退出由市州负责、贫困县退出由省负责”的责任分工,依据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标准,凉州区严格落实“4342”脱贫验收工作责任,按照“12345”贫困人口进出识别程序,组织各乡镇、驻村帮扶工作队、双联干部,采取“一谈二问三看四算”的工作步骤,对2015年度脱贫人口进行验收认定;由区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按照部门负责、程序严谨、标准统一的要求,组织扶贫统计、建设等涉及单位,对全区45个脱贫村进行了验收认定;严格落实“谁验收、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责任机制,全面完成了45个贫困村、3.44万贫困人口脱贫验收工作,真正做到了验收认定的脱贫人口、脱贫村为实实在在的脱贫,经得起各级组织和人民的检验。
聚焦发力补齐短板
凉州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配套政策,紧紧围绕贫困户脱贫7项指标、贫困村退出13项指标、贫困县退出15项指标,整合行业部门、财政扶贫、“一事一议”、区级财政兜底资金,精准安排项目,聚焦短板发力,做到项目向贫困村倾斜、资金向贫困村投放,补齐精准脱贫短板,着力改善基础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抓项目扶贫。今年至目前,开工建设贫困户自来水入户工程1507户、6018人,占目标任务的30.5%;建成乡村停靠点14个,占任务的40%;改造贫困户危房257户,占任务的43%;开工建设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4个,占任务的10%。
抓教育扶贫。今年计划建设的5个贫困村幼儿园正在办理相关手续,5月底开工建设,17所中小学改簿工程,1所已完成主体工程,3所已开工建设,其余13所正在办理建设手续,5月底开工建设;落实在园幼儿保教费1828.16万元,为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1950人、78万元,为2015-2016学年省内高职院校贫困户学生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219人、109.5万元;2015年完成“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800人,2016年新增两后生培训任务160人。
抓卫生扶贫。85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已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大病报销比例由人均5000元降低到了3000元,落实贫困群众医疗救助2868人、54.1万元,贫困村卫生室配备一台健康一体机,10月份前配套到位。
抓社会保障。积极推动精准扶贫与精准救助有效衔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扩大为50种,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实现政策兜底脱贫1146户2514人,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85%、71%。
抓科技扶贫。紧盯富民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能力提升,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一线,通过“菜单式”、“手把手”服务,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举办劳动力技能培训51期,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7521人。在贫困村开展科技培训6900人次以上,培训农民4.9万人次,科技入户率达到100%。
抓旅游扶贫。加快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培育发展农家乐,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2015年建成专业旅游村2个,发展农家乐20家,今年计划建设专业旅游村1个,发展农家乐20家,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建设准备。
培育产业增收致富
凉州区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提升脱贫致富“造血”功能的关键措施来抓,根据贫困村自然条件和贫困户产业基础,因村施策、因户施法,落实落细到户到人脱贫措施,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夯实脱贫致富基础。
凉州区把“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作为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采取“三抓三促”,强力推进主体生产模式,对有棚有林贫困户,抓服务、促效益,深入开展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和特色林果业“扩量增效”行动;对无棚无林贫困户,抓帮扶、促建设,深入推进“双联干部帮建暖棚温室”活动;对无能力发展产业贫困户,抓扶持、促带动,鼓励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带动发展主体生产模式。今年贫困户新开工建设设施农牧业2120.2亩,新增特色林果面积2129.2亩,贫困户累计发展设施农牧业5.36万亩、户均达到2.6亩,累计发展特色林果8.61万亩、人均达到1.36亩,全面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主体生产模式全覆盖。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中60%来自主体生产模式。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探索“致富能人+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在贫困片区新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21家,流转土地0.93万亩,累计达到305家,累计流转土地6015万亩,辐射带动20563户贫困户增收。
凉州区还着力加大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和冷链仓储设施建设,培育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经纪人+基地+农户”等模式,在贫困片区乡镇累计建成出口农产品基地38个,面积达到20.53万亩;积极推进“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共引进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冷藏加工企业47家、运销企业9家,辐射带动7340户贫困户增收。
通过深入推进贫困片区光缆到村入户工程,全区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加快,新建贫困村电商扶贫网店5个,累计达到53个。今年以来,网上交易额达108.9万元,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记者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