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凉州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03.11.2015  18:09

  原标题:突出三个“重点”抓住一个“关键”

  凉州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中国甘肃网11月3日讯  据武威日报报道(记者 杨鹏元 钟瑞) 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凉州区把扶贫攻坚作为当前最重大的政治任务,对24个乡镇、85个贫困村、20646个贫困户、7.78万贫困人口精准发力,突出项目建设、增收致富、移民搬迁三个重点,抓住扶贫贷款一个关键,举全区之力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突出项目建设,夯实脱贫基础。凉州区根据“1+17+2”精准扶贫目标,围绕“缺什么补什么”、“项目跟着扶贫走”的原则,紧盯基础设施欠账、公共服务短板,坚持多轮驱动,积极衔接争取项目,整合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贫困村贫困户饮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等实际问题。至目前,全区已争取项目86个、到位资金4.09亿元;硬化通村道路144.5公里;解决5770户、2398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10千伏线路9.57公里、0.4千伏线路34.35公里,配备变压器91台;建设标准农田6868亩;完成13所小学附设幼儿园(班)改扩建工程;实施村校舍项目13项,新建校舍35827平方米,已完成6项,开工建设7项;开工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48个;建成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43个、贫困村日间照料中心6个;培训贫困劳动力8481人。

  突出增收致富,培育富民产业。凉州区大力实施主体生产模式,坚定不移地走“建棚子、栽林子、抓票子、盖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扶贫开发新路子。针对无棚户和无林户,开展“一对一”帮扶,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典型示范、能人带动等方式,提振贫困户的发展信心,帮助解决土地流转、技术服务、产业贷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确保达到户均2亩棚、人均1亩经济林的目标。针对有棚有林户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深入开展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和特色林果业“扩量增效”行动,整合科技服务团队,提供技术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培育了一批提质增效棚和早产丰产园,棚产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今年,全区新建设施农牧业2.78万亩,累计达到40.29万亩,户均达到2.34亩;新增特色林果20.6万亩,累计达到75.7万亩,人均达到1.02亩,其中,贫困户新建设施农牧业1.1万亩,特色林果3.66万亩。

  突出移民搬迁,实施“下山入川”。凉州区以“下山入川”工程为载体,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工程,打造荣华绿洲生态移民·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长城乡红水河东岸移民基地“两个基地”,规划黄羊河农场周边、九墩滩指挥部周边“两个区域”,计划两年内将高海拔山区、水源涵养区、地质灾害多发区“三个区域”居住的贫困群众进行易地搬迁和就近收缩安置,今年搬迁1238户5326人。现已完成移民搬迁689户3326人,动员登记450户2000人。建成移民安置住宅783套,铺设农田管网65.63公里,更新机井19眼,铺设人饮管道54.07公里;建设养殖暖棚200座,种植甜高粱5000亩。在应搬尽搬的基础上,实行集中收缩安置,在沿山片区个别乡镇,建设集中收缩安置点,在沿沙、沿山片区部分乡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安置,采取插花安置、就近安置的方式,使贫困群众入住到新型农村社区。抓住扶贫贷款,破解资金难题。凉州区出台《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实施意见》,为年龄在18周岁以上、65周岁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1万至5万元的贷款,主要用于种植、养殖等富民产业培育。区财政设立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争取信贷规模10.13亿元,第一批扶贫专项贷款已放贷5110户、2.54亿元,第二批7.59亿元扶贫专项贷款已审批7555户、37751万元,放贷2723户、13600万元。鼓励支持能够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申请贷款;积极探索建立“政府+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贷款风险。严格落实市级2015年精准扶贫补助资金,目前,3440万元补助资金已落实到户。向省农发行申请易地搬迁贷款13.34亿元,目前农发行向乡镇放贷9.15亿元。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在贫困村设立金融服务网点78个,打通金融服务贫困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认真实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项目,在2015年脱贫的45个贫困村中组建扶贫互助协会14个、投入资金2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