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冶金行业:急需创新转型适应市场变化
原标题:冶金行业:急需创新转型适应市场变化
记者 伏润之 通讯员 苗健
年初,“两吨钢材的利润抵不过一根雪糕”,成为钢铁冶金行业真实的写照。
冶金行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记者在省内部分冶金企业走访后发现,冶金行业“受累”于过剩产能的严重制约,已经不可避免陷入“血拼价格”进而微利运营的窘境。
冶金行业面临新的困难
记者近期走访省内部分冶金企业,从见闻来看,当前冶金行业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家硅铁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形容硅铁行业今年的现状时只用了一个字:“惨”。“一路走低的价格与过去几年欣欣向荣的盛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内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导致价格持续下跌。”
他说,从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来看,由于国家对硅铁出口有着严格限制,征收高达25%的关税,因此众多硅铁生产企业为了生存只能在国内“血拼价格”,陷入微利甚至亏本的泥潭。
根据我省一季度冶金行业运行数据显示,冶金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24亿元,同比增长2.3%。冶金主要产品生铁、粗钢、钢材、铁合金和炭素制品的产量不同程度出现下降。一季度,钢材和铁合金的平均价格分别为3004元/吨和4608元/吨,同比分别下降19.7%和18.12%。由于主要产品价格下行,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冶金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行至低位震荡,大宗产品“微利”甚至“亏损”。
专家指出,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冶金行业呈现出疲软态势并不意外。首先,国内投资增速下滑,下游需求短期难有较大改观。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自2003年开始连续10年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2014年跌落至12.3%。预计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跌落至10%以下,投资不旺将是近几年的趋势。其次,产品产能过剩压力加大,我国现有3500万吨电解铝产能中应淘汰的落后产能已不多,今年国内新增产能仍然超过250万吨。钢铁产能惯性增加,预计今年全国粗钢产量将达到9亿吨左右,产能过剩压力仍较大,尤其是中低档加工产能过剩严重,行业竞争依然激烈。还应看到,全国铁路基准运价在去年2月份每吨/公里上涨1.5分钱的基础上,今年年初又上涨1分钱,对我省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的企业而言,成本费用增加较大。
创新驱动迫在眉睫
有色冶金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近几年产量持续增长,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全省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60.9万吨,同比增长9.2%,占全国总产量的7.9%,位居全国第四位;有色金属加工产量109.03万吨,同比增长19.85%。
业内人士指出,钢铁产业供大于求局面短时期内难以改观,新的矿山减税政策反而开辟价格跌落新空间,因此市场行情低迷局面仍会持续。但国家已经批复的基础设施投资能够全面开工,环保政策继续保持高压,达到一个临界点后,年内钢材价格或许触底回升。铁合金产品产量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近期国内外铁合金市场供严重大于求,价格深度击穿产品制造成本,市场依旧处于下行通道中,由于当前国内经济的增速下滑,钢厂的效益不佳,且支撑市场的因素难以寻到,2015年铁合金市场或将持续弱势维稳。
省工信委有关人士表示,去年年底以来,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重大投资项目有数万亿元之多,而且将进一步强调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同时,“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也给我省钢材、铝产品等带来巨大的潜在市场。2015年,国家投资放缓,市场需求下降对我省以原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也是我省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历史机遇。国内技术水平落后的冶炼企业加速淘汰,供求关系将会得到改善,市场趋于平稳。因此经济新常态迫使企业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变,质量和效益成为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核心。我省应加强行业规划引导,出台有效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我省原材料工业由大到强,引导行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也应尽快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技术优势取代低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成本与低环境成本优势,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附加价值,更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