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战”是创意更是慈善 于热闹处不忘初衷

27.08.2014  12:14

  中国兰州网8月27日消息 一场源起美国的“冰桶挑战”慈善接力活动正以蔓延之势在全球各地展开,然而,在活动如火如荼的背后,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声音。一部分人认为,冰桶活动进行到现在,已经淡化了最初的慈善主题;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无论何种形式,只要让更多人了解了这一病症,唤起世人的同情心就好。

  这项活动发起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罕见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简称ALS,俗称“渐冻症”),并帮助美国ALS协会募款。按照活动规则,挑战者需拍摄全身浇冰水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再点名三人应战。被点名者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挑战,或者向慈善机构捐款100美元。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借助社交网络的强大传播力量,这场“冰桶挑战”迅速风靡全球,并火遍中国社交媒体。科技界、政界、体育界、娱乐圈等各路名人纷纷被冰水浇了个遍。

  之所以有人质疑,并非因为人们不认可这种创新的慈善形式,更不是否定慈善本身,而是出于对“冰桶挑战”过度娱乐化的担忧。眼见活动进行得热热闹闹,挑战者和旁观者注意力常常集中在参与者,尤其是名人和熟人参与者,从头到脚被大桶冰水浇透带来的兴奋与刺激,对“渐冻症”患者的关怀却被抛至脑后。而且,在一些商业活动乃至刻意炒作中,“冰桶挑战”甚至成为借以宣传的噱头。这些质疑,究其根本,是不愿意见到慈善变成一场肤浅的娱乐狂欢,不希望充满善意的初心被俗化。

  可是,恐怕再美好的事物都难以规避所有不可爱的副产品。就像互联网的出现,即便它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但瑕不掩瑜,依然不妨碍它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前进一大步的功臣。更何况,慈善和名人结缘,是因为慈善从本质上需要争取最大范围的参与人群,因而对名人的强大号召力有着天然需求。这样一来,也就更难追求十全十美,倘若因噎废食,更加是不可取和不理性的。

  无论是“创新”还是“传统”,“低调”抑或“高调”,慈善的形式充其量只算得上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人心向善”的共同价值观下,所有的探讨和争论并非怀疑该不该做慈善,而是如何高效地做慈善。

  毋庸置疑,在过去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在普通大众和各界名人的自觉自愿参与下,“冰桶挑战”为“渐冻症”和其他罕见病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关怀,所募集善款的额度也远超以往同期。这个结果足以证明,这项有创意的“冰桶”慈善达到了其目的。在感动于人们不吝惜爱心情怀,不辜负善意初心之后,我们需要继续思索如何让慈善更高效,让名人慈善更专业,那是慈善前行的路上,充满“创意”的下一站。(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