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古代皇帝举行祭天典礼 官府举行“贺冬”仪式

22.12.2015  12:39

2014年12月22日,西安现“冬至祭天礼” 重温中华传统文化 中新社发 张远 摄

   今天是传统的冬至节气,与其他节气不同的是,旧时,冬至在很大程度上也被当做一个节日,尤其会受到官方的重视。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介绍,由于历法原因,人们最初过冬至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到来,“周代就有了祭祀活动。古代皇帝还会在这天举行祭天典礼。官府则会举行‘贺冬’仪式”。

   溯源:冬至到来意味阳气渐长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顾名思义,“冬至”即意味着冬天真正来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冬至进九”,这句民谚形象的说明了冬至以后,天气的变化情况。中国古人则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冬至是先民在观察天时方面最早的一个发现。”高巍介绍,由于冬至白昼达到极短值、昼夜温差大,人们以此为依据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纵轴,进而确立春分秋分。并产生了很多与农事活动有关的谚语、诗词。

  同时,高巍介绍,人们还把对天象、节气的认识上升到哲学层面,“古人认为,在冬至这天,阳气开始上升,阴阳关系的反应很突出,因此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如高巍所说,古代,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所以那时‘拜岁’和‘贺冬’没有太大区别”。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高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