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超强抗旱冬油菜品种让会宁县大墩村大变样

27.05.2017  00:32

初夏时节,甘肃省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村的沃野上,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怒放的油菜花气象万千,长势喜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一条条玉带缠绕山间。

大墩村位于会宁县城南30公里的华家岭山麓一带。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红四方面军后卫部队5军由通渭向会宁挺进途中,军长董振堂命令部队在大墩梁华家岭一带,阻击国民党37军9个团。双方战事激烈,红四方面军副军长罗南辉与887名红军将士壮烈牺牲,长眠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大墩村建立了大墩梁红军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莫道旱塬无秀色       清风吹拂金波涌

大墩村气候潮湿,海拔2200米,非常适宜冬油菜生长。”陇人骄子、冬油菜北移的拓荒者、我校农学院孙万仓教授介绍说。据了解,2016年会宁县被列为全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重点县。在孙万仓的指导下,会宁县积极改变种植思路,充分挖掘区位优势,把项目实施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农业休耕,全力打造万亩油菜花海。项目的成功实施,使5月的大墩村变成花的海洋,近万亩油菜花顺着连绵不绝的梯田,高低起伏,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铺天盖地。

孙万仓教授(左)在田间作指导

面对油菜花开的壮美景象,孙万仓教授脸上露出喜悦和自豪。因为这都是他带领的团队,选育的陇油系列冬油菜品种。他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开发乡村旅游,是大墩村脱贫致富的一剂良药。冬油菜为会宁的旅游、养蜂、产业提质增效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冬油菜解决了春冬季土地覆盖问题,让无休止的沙尘天气逐渐减少,改善了生态环境;盛开的油菜花是优良的蜜源植物,支撑着养蜂业发展;油菜花海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紧密结合,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既丰富了旅游内容,又延长了产业链条,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短短两年间,孙万仓教授及其团队播下的超强抗寒冬油菜,在这里生根开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成就了一道靓丽风景线。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让荒凉的田野骤然生动起来。站在山顶俯视,群山环抱,大地流金,撼人心悬;微风拂过,油菜花随风摇曳,阵阵郁香和着泥土芬芳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去过大墩村的人都深有体会。这里的油菜花并不是单一的满地金黄,而是与白云、梯田、蜜蜂等浑然一体,与山顶悠转的发电风车交相辉映,加之掩映在金灿灿油菜花之中的古朴民居,共同构成了一副天然的水彩画。置身在美轮美奂的景象中,谁又能想到,这儿曾是“十年九旱,苦甲天下”的会宁?人们无不感叹,干旱的会宁竟然有如此美丽的景观!诚然,油菜花已成为大墩村人民的花。

油菜花开尽芳菲       丛间蝶舞蜜蜂忙

幽香弥漫的油菜花,使空气里充满了甜蜜气息,这香味怎能逃过勤劳蜜蜂的捕捉。孙万仓表示,大墩村的油菜花虽然没有整体连片,但随着梯田地势的起伏,百亩百亩的油菜花鳞次栉比。相比其他地方,大墩村的油菜花更能显示立体的层次感,别有一番黄土高原独有的粗狂情韵。冬油菜花,再加上原生态的梨树和苜蓿,各种色彩争奇斗艳,金黄的油菜花、娇艳的梨花、翠绿的苜蓿,呈现出春夏秋冬季季有美景,房前屋后处处有风光的别致景象。

2017年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当天,第一届甘肃·会宁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在中川镇大墩村开幕。过去,中川镇因大墩梁而火,大墩梁因红军英烈而火;现在,中川镇因旅游业而火,旅游业因万亩油菜花而火。凭借大墩村万亩油菜花的独特景观,当地政府趁势而为,结合精准扶贫,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将休耕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农业融为一体,着力打造围绕油菜花为看点的特色旅游观光农业。在加快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直接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如今,大墩村每逢节假日,便游人如织,金黄色的海洋吸引了八方游客慕名而来。他们成群结队,兴致勃勃地走进大墩村,满足着各自的赏花情趣。有的来到花海深处尽情拍照写生,有的则凑近花朵陶醉地嗅着蜜香般的浓郁味,每个游客都如痴如醉。孙万仓教授说,“油菜花彰显着团结的力量。因为,大自然中任何一种花朵都比单朵的油菜花好看,但油菜花喜欢群聚,一簇簇、一畦畦的油菜花热情盈盈,密集相拥,生机勃发。广袤无垠的油菜花飘逸而温润、磅礴而浑厚、奔放而热烈,共同汇集成金波荡漾的花海。” “现在,大墩村的地肥了、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万亩油菜花在陇中黄土高原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巨大的,这是农业生产模式的一种创新。

人在花中走,犹如画中游。不管是谁都会被这生态优良、景色宜人的美景所折服,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来到这儿,每个人都会是优秀的摄影师,因为无需摄影技巧,随手一拍,都会拍出绝美惊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