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闲”不闲的李家咀

02.02.2017  10:36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临近春节,到了最冷的时候,也是忙活了一年的庄稼人最闲的时候。但距离安定城区不远的凤翔镇李家咀村,村民们却“农闲”不得闲。

  记者采访时,32岁的村民安仪和媳妇雇了人,正在日光温室里“出菜”:两人在一畦菜地里,将新长成的小油菜铲下来,整齐地码放在一个个塑料筐里;另外三个人拿着包装绳,把小油菜扎成小把,准备以最好的“卖相”卖到城里的菜市场。整个日光温室被划分为17畦菜田,安仪每天出菜一畦,约300多斤。而随着春节的临近,城里菜市场的菜价也一天一个变化,便宜的时候每斤只能卖七八毛钱的小油菜,现在已经涨到了每斤3.5元。安仪两口子不得不放弃“农闲”,追赶着眼前出现的这波“反季节行情”。

  在李家咀村,不得闲的不止安仪两口子。52岁的陈克俭,是李家咀村最早让人们在数九寒天吃上黄瓜的人。上世纪90年代初,头脑灵活的陈克俭为了贴补家用,麦子收了之后便在地里再种上一茬萝卜、青菜。但因为种植规模太小,再加上露天种植,上市时间难以跟其他产地的错开,他种的萝卜、青菜在竞争中并不能占有优势。1992年,安定区倡导农村发展庭院经济,并推荐他上了中国农业函授大学,专门学习蔬菜种植。当年,陈克俭就在李家咀搞起了第一座塑料大棚,开始种植西红柿、辣椒、黄瓜等“反季节蔬菜”,比露天蔬菜早一个月上市、晚一个月下市。

  也是从那时起,陈克俭便成为李家咀村的“能人”,再也没有了传统的“农闲”时间。每年3月到10月,他要忙着种露天蔬菜;当年的10月到来年5月,又要忙着种植“反季节蔬菜”。一年四季,陈克俭就没个闲的时候,他家里的收入也因此节节升高,不仅在村里最早盖起了3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洋楼,还给大儿子娶上了媳妇,供二儿子入了大学。

  陈克俭富了,却没有忘了乡亲。2012年,在全省双联行动中,当地党委和政府支持陈克俭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带动28户村民流转耕地150亩,贷款120万元,建起了150座更先进的日光温室,发展“反季节蔬菜”规模种植。

  经过几年发展,如今的李家咀村,蔬菜种植户已达到近百户,几乎家家“农闲”都不得闲。(记者杨世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