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法律援助十年变迁 维权案呈复杂化趋势

13.09.2015  10:53

  中国兰州网9月13日消息 我国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2.74亿,他们的权益状况如何?在依法维权过程中又面临哪些困难?这些问题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9月11日,一份《农民工法律援助十年变迁调研报告》在京发布,揭示了10年间我国农民工权益状况的变化趋势。报告显示,农民工维权案件从最初以建筑领域欠薪为主,到如今欠薪、工伤、解除劳动合同纠纷、社保补偿、拖欠加班费等多种劳动争议并存。

  这份调研报告由我国第一家农民工法律援助公益机构——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完成(以下简称致诚中心)。该中心自2005年成立至2015年8月31日,共办结案件10069件,帮助农民工挽回损失超过1.45亿元。

  通过对这些案件的梳理,致诚中心发现农民工权益维护存在几个突出现象,包括用人单位采取单方保管合同或签订空白合同逃避责任;“违反规章制度”成为单位辞退员工的万能借口;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等好政策难落地;女农民工因怀孕被单位辞退案件增多,等等。

   现象一:用人单位规避合同责任手段翻新

  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有了明显提高,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规避法律责任的手段却不断翻新,成为农民工维权路上的第一道障碍。

  “劳动合同是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以及规范权利义务的重要凭证,不签订劳动合同、否认劳动关系是有些用人单位逃避责任的惯用手法。”据致诚中心主任佟丽华介绍,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生效之后,受援农民工合同签订率已从6年前的7.3%,提升到了2014年的21.9%。

  然而,用人单位通过单方保管合同或签订空白合同的现象依然很多。一旦遭遇劳动争议,农民工往往很难证明劳动关系或当初单位口头承诺的工作条件。

  与此同时,违法解雇仍是解除劳动合同争议的主要原因。致诚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受援农民工当中,涉及解除劳动合同主张经济补偿或赔偿的有1459人,其中78.6%的农民工被违法解雇。

  当然,用人单位并非“无故解除劳动合同”,迫使劳动者主动辞职的手段不断翻新。有的单位要求劳动者必须写“辞职申请”后才能给其结算未发的工资或者扣留的押金,以此逃避支付经济补偿的责任。

  调研报告指出,“违反规章制度”成为用人单位解雇劳动者的“万能借口”。如网上聊QQ、挑拨离间同事、迟到早退、顶撞领导、堆放杂物、上班期间与网友聊天等,都成为企业“违反规章制度”辞退农民工的理由。

  根据致诚中心援助案件的统计,因“违反单位规章制度”而被解雇的49人中,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确认,有42名农民工并不存在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同时,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符合法律规定的也仅占14.3%。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