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代表石寿芳的“未了心愿”

15.03.2017  19:38

  中新社北京3月15日电 题:农民代表石寿芳的“未了心愿

  中新社记者 南如卓玛 张子扬

  随着甘肃代表团14日最后一次全体会议结束,51岁的石寿芳将身上的西装皮鞋脱了下来,换上一件有些褪色的夹克衫,平底布鞋。

  在石寿芳眼里,身上的这套西装,只有参加全国两会才用得上,“表达对国家大事的尊重”。其余时间,西装静静躺在衣橱里。

  这半个月来,石寿芳除了经常要与“西装”打交道,还要不停伏案写建议,他不会使用电脑,只能一字一字写下来。时间长了,难免脖子难受,他瞅了瞅身边的记者,突然冒出一句,“文字工作也是不好干的”。

  作为一位来自甘肃定西岷县石门村的农民代表,他过去整日面对的是大山、土地、庄稼,以及生于斯长于斯的百姓。对于新鲜事物,他并不太过于热衷。偶然闲下来,他透过窗户望着楼下的柏油马路,看着眼前的繁华都市,可心里却挂着村里的一草一木。“这几天也不知道啥情况,贫困户的危房,必须撑到我回去……

  “我是人大代表,可更是村支部书记,必须操这个心。”说完这番话,皮肤黝黑的他,光脚团坐在椅子里。

  事实上,石寿芳之所以能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并非偶然。2012年5月10日,岷县突发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提前做好预案的他迅速组织村民撤离,一时间,整个石门村,广播声、锣鼓声、呼喊声连成一片。

  不到半小时,两米多高的洪水铺天盖地沿河道和公路冲了下来,石门村部分民房被肆虐的洪水瞬间冲毁,1650多亩良田被洪水淹没,公路被泥石流掩埋,通信设备遭到摧毁,电力系统全部瘫痪,但全村248户1234人无一伤亡。

  那一刻,石寿芳瘫坐在地上,哭了。

  也是在那年冬天,他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说:“听到这个消息如同在梦里遨游了一番,我这个在岷县村里种药材的农民,能坐在人民大会堂。

  他用力咬着嘴唇,半露着泛黄的牙齿。

  不过,由于身份的瞬间转变,石寿芳感到兴奋的同时,亦一时“寝食难安”。

  “2013年第一次来北京开会,心里高高兴兴的。但一上飞机,想着自己要发言,就会紧张。”石寿芳说,我当时想了好多问题,渭河源生态如何保护、中药材怎么能纳入保险,我们村的基础设施不好,道路不通畅……

  “我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宁愿得罪领导,也不愿意得罪百姓,事实就是事实。”石寿芳嘟囔着,回忆着过去的纠结。

  履职五年来,石寿芳共提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纳入国家补贴范围》《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建设专项资金》《增加贫困地区教师编制》等15条建议。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的每一条建议,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答复。

  然而,当记者问及五年参加两会是否有“未了心愿”时,他皱着眉头,稍有停顿地说:“确实有小缺憾,有些项目批了、政策也有了,就是没钱,落实的比较慢。

  石寿芳告诉记者:“这五年提出的建议全部存在一个U盘里带在身上,等哪一天,全部落实了,我的代表使命真正结束,我会一直监督着、等待着。

  虽然本届履职即将结束,但石寿芳说,他替“农民说话”的使命并没有结束。他会继续关注农民的“难事儿”,并通过写信、留言等方式向政府反映民生疾苦。“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会关注,我要找找里面有没有说关于农民的事。”(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