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村移风易俗现状 抵制天价彩礼 树立文明乡风

20.03.2015  15:22

  中国兰州网3月20日消息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应该引起关注、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在农村崇尚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健康新风,是一个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重大问题。

   多重因素促使农民高消费

  “邻居家的姑娘出嫁时彩礼收了15万,婚礼操办得热热闹闹,我家女儿出嫁时自然也不能示弱。”庆阳市正宁县长口村村民黄民强告诉记者,春节前,他的女儿出嫁,由于担心女儿嫁到男方家受苦、受委屈,因此,根据当地行情,他替女儿向男方索要了较多的财物,从小件的服饰、日用品到大件的小轿车、楼房等。

  事实上,农村“娶不起”也源于“娶妻难”,“不论彩礼多少,主要是没有‘苗子’(指女孩)。”正宁县姚家川的姚晓亮坦言,在计划生育的大背景下,重男轻女导致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有的行政组有男孩和女孩100个,其中女孩不到20个。

  正宁县位于庆阳市东南部,子午岭西麓。由于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年轻人都愿意进城打工,女孩留在城市的比例较大,外地的女孩嫁进来的有但不多,无疑加剧了娶妻的难度。

  甘肃泫渊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民盟兰州市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宋永强表示,造成农村婚丧嫁娶过度铺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农民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思想认识落后,生活方式单调,往往通过大办红白喜事的方式达到表现自己、求得他人认同和赞许的目的。其次,虚荣心强,盲目攀比成了举办者大操大办的心理动因。互相攀比之下,彩礼一路攀升。并且,“吃酒还席”、“你来我往”的人际关系规则导致这种不良风气出现恶性循环,从而愈演愈烈。

  除此之外,兰州大学柯杨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农村,一些人为了面子,不顾里子,生怕别人说闲话,所以宁可癞蛤蟆支桌子——死撑活挨,也要把婚礼或丧礼办得规模宏大、热热闹闹。这种“摆谱”意识,是我们民族传统的缺点之一。

  采访中,许多村民毫不掩饰地说,通过出嫁女儿索要高彩礼,一是想摆脱贫困的生活现状。另外,是要为儿子积攒娶媳妇的彩礼钱。

   红白喜事高消费背后的隐忧

  庆阳姑娘太值钱,想要媳妇先攒钱;好不容易攒点钱,娶个媳妇全抖完;一次花了几十万,还有媒人没算上;酸甜苦辣真难言,外债不知何时还……这首打油诗目前是庆阳农村婚嫁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