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农村的第一代打工者 如今都在哪 过得还好吗?

04.03.2016  12:38

  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代打工者,从农村涌向了城市。从那时起,春运成了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春运既承载了他们的乡愁,又装满了千千万万农民工对未来的希望。记者从交通部门获悉,今年春运,江西旅客节后返程主要方向仍为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

  一年又一年,20多年的春运路上,留下了农民工的足印。从江西出发的第一代打工者,多已成家立业。近日,本报记者深入采访了几名农民工的打拼史,他们来到城市,从青春走向中年,有的通过努力或转型留在城市,有的最终回家创业,但都希望有着更好的生活……

   小店经营者卢梅兰夫妇——

   一家四口曾挤住5㎡隔间9年多

卢梅兰在店里帮丈夫加工铝合金

  在南昌市大士院住宅小区,有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店,店主李爱民和卢梅兰夫妇在这里已经奋斗了整整10年。

  回忆从农村去外地打工,再回到家乡开店,40岁的卢梅兰和42岁的李爱民深有感触。他们夫妇的老家在永修县马口镇高峰村。20世纪90年代,丈夫李爱民跟随“打工潮”走出了农村。

  “1995年到深圳学开大货车,那个时候开大货车比较赚钱。”李爱民说,当时他在深圳待了一年就失败了。1998年,李爱民又去了西安打工,掌握了做铝合金窗的技能后又来到了南昌。2006年,他在大士院住宅小区内租下了一间临街店铺。

  店里有一间仅5平方米大的小隔间,那是卢梅兰一家住了9年多的地方,里面搭了一张木床和两个阁楼。

  “我和丈夫睡在木床上,女儿和儿子睡在两个阁楼上。”卢梅兰说,2015年6月,他们在胜利路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如今一家人终于住进了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