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群体”隐患堪忧 社会组织探医治良方
资料视频:发改委谈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现象:须花大力气解决
中新网兰州6月6日电 (记者 冯志军)老人缺乏生活照料、失能无靠问题突出,儿童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弱化,妇女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近年来,在中国农村大规模的“留守群体”呈现出的普遍隐患令人堪忧。甘肃社会组织连年试点探索,缓解这一群体“隐痛”的良方呼之欲出。
6月5日,一项名为“386199”群体帮扶工程项目在兰州收尾。一年多来,由社会组织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主导的该项目在甘肃三个贫困县进行了试点,通过物质扶贫、义务体检、心理辅导等环节对老人、儿童和妇女在内的500多名农村“留守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问诊”、“把脉”。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说,近年来,针对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群体,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该项目也是通过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来缓解大批青壮劳力离乡后“留守群体”的心理顽疾,成效初现。
所谓“386199群体”,即指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很多青壮年农民工进城打工,包括妇女、儿童、老人等家属不能随他们一起迁入到城市生活、就业,而形成的一支特殊的队伍。
“闲下来的夜里都想家,但不敢打电话,一打电话四五岁的孩子不说话,就一个劲的哭……”在兰州务工的“80后”小敏和他的妻子对于长年累月的“双城生活”倍感煎熬。他说,每次回家去孩子根本不搭理他们,好不容易“混熟了”,又要返城,几乎都是在孩子熟睡中仓皇“逃出来”的。
类似小敏这样“忍痛割爱”的经历,在眼下的中国农村地区已见怪不怪。在莫兴邦看来,尚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产生的隐患不仅是亲情的缺失,还可能导致其心理畸形、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都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100多万,近三分之一农村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居住。而同属于留守群体的老人和妇女,亦有着各自不同的“隐痛”。近5000万人的留守老人“养儿无法防老”,约4700万的留守妇女长期感到烦躁、焦虑和压抑。
参与该项目的兰州文理学院心理学教授王成德介绍,留守妇女需要照顾老人、抚育子女、照料庄稼,普遍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心理失衡;空巢老人生活孤独无助,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在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精神慰藉等方面困难较大。
“作为试点,我们只是关注到了数量有限的人群,但对于‘留守群体’的关怀仍然是杯水车薪。”王成德坦言,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还需要官方采取措施开展帮扶活动,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的社会氛围。
王成德建议,这需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增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合力,创新养老服务机制,完善为老服务体系等。(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