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春节豪赌背后的身份分裂

23.02.2016  12:34

    一年打工存不了两万元,没想到过年几场牌就输掉一大半——春节期间,安徽省的一些农村青年向记者反映,过年亲朋好友聚会都会摆上牌局,有人甚至将一年的辛苦钱输了个精光。

    (新华社2月14日)

    平时省吃俭用的打工者,把全年的积蓄带回家,没有孝敬父母,没有在老家盖新房,直接就拿上了赌桌。即便是输了精光,内心里痛苦不已,却还要装出一脸的不再乎。这种现象,叫我们众多看客来说,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导致这种现象,首先是因为农村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是赌博的法外之地。春节期间农村里的赌博现象,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应景性。每年就是“玩几天”,这让执法人员很难进行执法和打击。在城市里,如果小区里有赌博现象,很快就可能被举报。然而在农村里,无论是输了钱的,还是赢了钱的,都因为法律意识的相对淡薄而对赌博纵容。

    此外,春节还是一个大秀场。在虚荣心的左右下,许多在外面的世界里打拼了一年的农村人,总想证明自己混的还不错,输的多也意味着能够“输得起”。在攀比心理之下,所有的人都想在父老乡亲面前表现一下。而这也导致更多的参与赌博之人“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不能否认的是,春节期间的豪赌,是农村春节的最大陋习之一。这种现象,绝不仅仅存在于某一个地区,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除去新闻报道中提到的安徽,至少在我的老家农村也是如此这般情形。更多的人墨守着春节期间以娱乐为主和“小赌贻情”的观念,完全不考虑自己的生活状态能否安定。

    一半城市人、一半农村人的状态,让许多打工者,既在城市找不到真正的方向,回到农村又感觉自己混的还可以,这种生活上的分裂必然导致在价值观上的分裂。最终导致了他们在城市与农村两个不同空间的迥异表现。因此,除了要改掉这农村本身的陋习,如何让这些打工者尽快找到生活的方向与信心,才可能更早地笼住他们过日子的市民情怀。

    一方面,公权力需要适当干预,对违法赌博者要进行打击,保护更多人的合法收入,同时,基层政府还要在移风易俗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当下城乡二元体制之下,在城镇化大潮之中,如何能让所有的打工者产生稳定的心态,可能更加重要。社会转型之重要时期,人心必然是需要重点呵护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