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军:加快农村公路发展 服务小康社会建设

10.06.2014  09:47

  原标题:加快农村公路发展 服务小康社会建设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 康军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改善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非常关心,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对农村公路助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寄予了殷切期望。去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考察,在东乡县布楞沟村看望群众时提出:“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农村公路发展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村道早日硬化、小康早日可望

  由于受自然、历史等因素的制约,我省贫困区域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是甘肃最基本的省情。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省委书记王三运提出:“村道早日硬化、小康早日可望”。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强调,要落实工作责任、科学、规范、有序推进通村道路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的“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两大行动”中,均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确定到2018年,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班车,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加快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为了让全省广大农民群众早日走上沥青(水泥)路,去年以来,我省交通运输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安排部署,紧盯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好幸福新甘肃的中心任务,围绕“1236”扶贫攻坚行动,把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三大连片贫困地区作为主要战场,兼顾“插花”贫困地区,与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共同努力,打响了农村公路提速发展的攻坚战。2013年全省新建成通村沥青(水泥)路8000公里,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3000公里建设目标。截至年底,全省58%的建制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惠及全省9700多个建制村近900万群众。农村公路的发展,不仅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增强了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省农村公路通畅率低、技术等级不高、抗灾能力弱、养护体制机制不健全、养护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全省尚有7083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这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严重制约特色富民产业的培育壮大。对此,作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战略决策,不断加快我省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努力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大力发展农村客货运输事业,为推动我省扶贫攻坚、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五个结合”,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步伐

  农村公路承载着甘肃各族人民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的梦想,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强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协作配合,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农村公路建设的整体合力。

  坚持统一部署与分级负责相结合。按照“省上统筹、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职责,省交通运输厅统一负责交通扶贫攻坚的综合规划、技术指导等工作,各市(州)负责本辖区交通扶贫攻坚工作,县(区)政府全面抓好项目的具体实施。科学制定交通扶贫发展目标,摸清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群众意愿,合理确定目标计划和建设标准,努力提升项目设计水平,全面加强项目动态监管,重点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切实将农村公路建成“脱贫路”“致富路”“幸福路”。

  坚持连片扶贫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既抓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区)的交通扶贫攻坚,又抓28个非集中扶贫县(区)的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实现整体推进,确保到2014年底68%的建制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其中,两个部级示范县通畅率达到85%,7个省级试点县达到87%,1市8县厅级示范县达到81%。从今年开始,每年建成通村沥青(水泥)路1万公里,确保到2018年完成全省5万公里的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任务,提前两年实现全省所有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