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延伸农家书屋功能 努力打造文化惠民工程的“升级版”
甘肃省作为全国农家书屋工程首创省份之一,当初为解决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三难”问题,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2007年试点建设开始,到2012年覆盖所有行政村。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投入资金2.7亿元,省级投入6700多万元,市州投入7000多万元,总投资4.4亿元,全省农家书屋配备出版物达2863万多册,农民人均拥有图书量达到2.53册,农家书屋平均年借阅登记量在120册次左右,年总借阅登记量超过200万册次。遍布在全省的17200家书屋,有效满足了全省广大农村群众读书看报的文化需求,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智力支撑,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了文化滋润。
一、强化日常管理,完善了一套制度
农家书屋建设使用的十年中,我们严格执行农家书屋管理规定、管理员岗位职责、图书借阅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开放时间公开、管理员姓名公开、电话公开、监督电话公开的“四公开”制度,始终坚持有专用房屋、有配套设施、有登记造册、有分类编目、有标牌标识、有管理人员、有制度规范、有服务公约、有阅览记录、有培训讲座的“十个有”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建设、管理、服务工作,有效提高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二、坚持问题导向,找准了三大问题
十多年来,我们积极适应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督查调研、考核评估等方式,认真查找了影响制约书屋长效健康发展的问题。 一是在运行机制方面, 管理员报酬难落实、日常活动难开展、考核激励难健全的“三难”问题尚未解决; 二是在管理服务方面, 保障能力弱、服务能力弱、接受能力弱、供给能力弱的“四弱”问题日益凸显; 三是在社会舆论方面, 认识定位偏、功能定位偏、发展定位偏的“三偏”倾向亟待纠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真研究,深入思考,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农家书屋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三、立足甘肃实际,探索了七种模式
十多年来,我们围绕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省情和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探索了七种模式。 一是张掖市解决管理员报酬的模式。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在全市开展优秀农家书屋及优秀管理员评选活动,每年为每个优秀书屋表彰奖励2800元,解决了管理员的报酬,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二是嘉峪关市“四点半课堂”模式。 作为工业城市,嘉峪关着力打造四点半课堂,把书屋建成第二课堂,把课堂延伸到书屋。在书屋,除了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还轮流开展绘画、书法、讲故事、做游戏等兴趣课程,解决了放学后“孩子去哪儿”的问题。 三是金昌市图书漂流模式。 推进图书漂流乡间行,对农家书屋覆盖的死角地区,结合当地养殖种植、习俗文化等特点,搞活图书漂流,充分发挥优势,与周边村农家书屋定期交换书籍,扩大图书流通领域,达到资源共享,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是天水市融合发展模式。 依托农村小学、村组商店、乡镇养老院、村委会和农村电商商户建立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建设与村委会、文化大院、电子阅览室、文化广场等有机结合,与党员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室、道德讲堂并设在一起,使农家书屋成为基层综合文化阵地。 五是 庆阳市数字农家书屋模式。 主要是推进书屋数字化升级,在全省率先试点建设了88家 “数字农家书屋”,增加了数字阅读、远程管理、电商交易等功能,为全省农家书屋数字化升级改造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实现了农家书屋从文化平台到经济平台、从文化惠民到文化富民的转化。 六是甘州区农民工书屋模式。 张掖市甘州区针对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闲暇时间无处可去、无事可做的实际,创造性建成了农民工书屋,外出务工人员在书屋度过业余时间,咨询务工信息,为自己读书充电。 七是肃南县马背书屋模式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有55个民族。作为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流动是他们的主要特点。为了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每一个农牧村的角落,肃南县开通了马背上的书屋,书屋管理员骑着马把图书送往牧业点,满足了牧民的读书看报需求。
四、注重服务延伸,打造了六大功能
十多年来,我们坚持从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从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战略高度,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高度,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主攻薄弱环节,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做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巩固、提升、延伸、拓展各项工作。 一是舆论阵地。 为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自筹资金70余万元,为全省17200家书屋配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党章》、《文件汇编》、《辅导读本》等4种文件和辅导读物,供全省农民群众学习阅读。据不完全统计,仅天祝县就依托农家书屋为农牧民宣讲十九大精神十余场次。 二是培训基地。 利用农闲时间举办养殖种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等培训班,使书屋成为提高农民素质的基地。据统计,全省每年依托农家书屋组织的各类讲座近700次。 三是信息平台。 及时发布三农信息、气象信息、在线专家咨询、农业推广及创业信息、特色活动及环境安全信息等,帮助农民群众及时掌握和了解生产经营、市场需求、外出务工等致富信息,全省农牧民的收入因此增加了1.2%。 四是娱乐场所。 依托书屋组织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演艺、文艺晚会等文化活动,激发农民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的热情,使书屋成为农民社交、娱乐、演艺和文化创新的场所。 五是第二课堂。 书屋正成为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放学后和暑期读书学习、交流讲演的有效平台,是中小学生喜欢的“四点半课堂”、“第二课堂”,全省每天有近万名学生在书屋继续补充知识的营养。 六是交易平台, 升级后的数字书屋,及时发布种植养殖信息技术、电商交易、创业指南等服务,发布最新农副特产供求信息、市场价格等,将本地特色农产品包装上线,推介销售,农家书屋联动效果越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