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是产业转型承接区
近几年,农家乐作为都市休闲游有效补充,在兰州城乡接合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既满足了农民瞄准旅游经济、解决就业转型的需求,也满足了市民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休闲需求。农家乐既是城乡地理的接合部,也是城乡文化、产业和心理、物质的接合部,是农业向第三产业转化的天然物质基础。但发展过程中参差不齐、良莠不一。有些农家乐只是简单转型,季节性经营,规模小、卫生设施不足,缺乏创品牌意识。面对二百五十余万市区人口的巨大蛋糕,兰州农家乐是否能够长久地保持魅力,在于不断挖掘自己的特色。
农家乐的底色是工匠精神、自然精神和朴素绿色精神,理应保持自己农耕文明的情与景,这是长久存在,并能累积发展的基础。同时,要与现代商业文明和商业精神相吻合。中国商业精神体现比较好的阶段,是明清所形成的商帮,诸如:晋商、徽商。经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到如今,近四十年商业的洗礼,商业精神逐渐在被反省、再认知阶段,也给兰州农家乐带来了再出发的后发优势。
商业精神的本质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公平有度、货真价实。这是兰州再塑商业精神、弘扬挖掘特色文化,为兰州经济和兰州城乡人民共创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良好机遇;是不断改善乡村环境,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最佳时机。要结合大兰州建设和兰州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整体高度去统筹规划和认识。
以物质与文化为基础,成就商业利润。一株老柳、一片桃林,梨花满园,一碗蒸菜。耳闻陇音兰调,眼见舞姿蹁跹,兰州农家乐如何能提升档次,创出品牌呢?芬芳的桃李杏花、梨韵枣香为都市留下了一抹农耕文明的靓色,又为久住都市的人们寻找到一块宁静的绿洲。农家饭是手工作坊精致的舞台,兰州美食完美体现在面食和蒸菜,应结合当地特产开发出特色果蔬加肉品的各式蒸菜,大快朵颐配以美景佳酿,岂不快哉?农家乐建设要注重特色建设,将本地特色文化注入其中,如将兰州鼓子、太平鼓、书法、戏剧、剪纸等展演其中。将历史人物、老地名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讲述出来。
农家乐要以景区形式来建设、管理。以游客中心为龙头,对一个村落的农家乐进行系统管理,形成统一品牌,才能进入良心循环轨道。制作统一服务、收费标准。门面建筑在原有本土风格基础上予以改进,尽可能相近。在农家乐发展过程中,要发挥政府、旅游部门管理和建设主导性。根据城市整体规划,建一些公共设施、卫生设施,展馆、影剧院、音乐厅、图书馆,修建镇史、村史文化长廊,以促使兰州农家乐发挥产业转型承接区作用。
本周话题:兰州农家乐如何挖内涵、提服务、造品牌
下周话题:弘扬“工匠精神”助力“兰州制造”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