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自建“开心农场” 日行2万余步“巡视”一遍

22.05.2017  17:32

  2013年,甘肃省两当县西坡镇苍坪村王国胜和妹妹王国花以及表哥等人筹资建造家庭农场,发展生猪养殖、香菇种植、樱桃、百合等。下一步,王国胜计划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农家乐。图为食用菌棒种植香菇。 刘玉桃 摄

  中新网兰州5月21日电 (记者 刘玉桃)樱桃、甜瓜、百合、绿色猪肉、温室培育的香菇……在甘肃省两当县西坡镇苍坪村王国胜的家庭农场,瓜果蔬菜品种多样,绿色营养。“虽然现在还没有开农家乐,但是每年牡丹盛开,有不少游客前来赏花。”看护农场的王国花说。

  农场的每个角落都要操心,还要及时与工人沟通,由于农场面积较大,又不集中,王国花每天要走十几公里的路,才能把农场所有领域看护一遍。“我下了计步器,每天差不多走2万到3万步,大家都会给我点赞。

  2013年,原本在兰州一家企业工作的王国胜辞掉工作,回到家乡和妹妹王国花、表哥等一起办起了家庭农场。

  最初,大家一起筹资240万,购买80头母猪,建设猪舍等,发展养殖业。因为市场行情好,养猪经济效益不错,但是,王国胜考虑到养殖会有疫情等不可控的风险,2014年,王国胜和兄妹们商量,扩展相对风险较低的种植业,通过考察调研,王国胜最终将目标锁定在设施蔬菜上。

  “计划很完美,可是在具体操作中才发现资金严重不足。”王国胜说,所有项目都只能搁浅,心里又急又忐忑。

  到处跑筹资金,就在王国胜着急的时候,邮政储蓄银行两当县支行经过考察,以王国胜的林权做抵押,贷款90万元。拿到贷款王国胜与当地企业签订协议,购买了18万袋食用菌棒,发展订单香菇产业。“那年,香菇纯收入达30万元。是我运气好,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邮储给我贷款,盘活了资金。

图为王国花在药用牡丹地里拔草。 刘玉桃 摄

  有了资金支持,可是王国胜和妹妹都不懂技术,王国胜一边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一边自学起关于养殖和种植方面的知识。“别人用走的,我用跑的。白天打理农场,晚上挑灯夜读,学习补课。”通过两三年学习,如今王国胜也算半个“”专家。

  除了发展香菇产业,王国胜引进油用牡丹1.5万株,药用牡丹10万株,为降低成本,王国胜尝试自己培育油用牡丹种苗。同时,为充分利用土地,他将百合、土豆和牡丹套种。“今年试种1亩的羊肚菌也成功了,明年我们扩大种植5亩。

  2016年,王国胜的家庭农场总产值达到420万元,纯利润80万元。初步成功增加了王国胜的信心,他想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邮政储蓄银行两当县支行介于他信用良好,无抵押贷款50万元,支持发展养殖业。这次王国胜将养猪规模扩大到140头,每年出栏3000头生猪,销往宝鸡、西安等地。

  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王国胜便雇用当地村民来农场打工,目前农场一年用工量达到1200人次,劳务费支出达25万元。“装货、采摘、锄草等,给周边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

图为王国胜家庭农场。 钟欣 摄

  现在,王国胜的家庭农场面积达多180亩,种植食用菌8万袋、羊肚菌1亩、油用牡丹1.5万株、药用牡丹10万株、百合2亩、樱桃树100多棵,养殖生猪140头等。

  王国胜说,农场经营多元化,一方面为将来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打基础,另一方面也是降低风险,因为养殖业容易发生疫情,而种植业风险相对小一点,多方发展,可以盈亏互抵。

  下一步,王国胜想开一家农家乐,利用农场的资源优势,借助乡村旅游浪潮,吸引游客到农场消费。“游客来农场体验采摘瓜果蔬菜乐趣,品尝绿色健康的美食,也可以购买带走。游客增多,就业机会也将增多,更多的村民会受惠。”(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