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甘肃大宗农作物制种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进行监理与观摩

29.09.2014  14:49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甘肃大宗农作物制种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于2012年由甘肃省科技厅批准立项。项目设置6个子课题, 2014年7月至9月,省科技厅组织课题组对小麦、大麦、油料、玉米等子课题项目的有关工作计划落实、创新性工作内容、取得阶段性成果、大面积展示以及关键技术环节的执行情况以现场观摩和交流座谈的形式进行了检查监理。

今年是该项目实施的第三年,会议紧紧围绕该项目各执行单位的任务目标和实施方案,主要从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创新、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开展的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进行了现场核查监理。

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成果丰硕。 项目实施中,完成了项目要求的育成新品种任务。观摩结果表明,新品种在大面积示范均有突出的表现。在一些研究领域,例如胡麻杂交种选育、强抗寒油菜冬油菜品种选育等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武科8号、正德306、 敦玉328、登义2号等新品种在所在地的玉米产区均有突出的表现,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受到了种植户的好评。

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体系逐渐完善。 各项目协作单位都建立了稳定的制种基地、育种试验基地、包括原种繁育基地、亲本选种圃、杂交圃、品系鉴定和品比试验基地、亲本种子繁育基地等,完善了亲本种子、杂交种子加工贮藏设施;建设了标准化的种子检验室,实现种子检测标准化;建立更加稳定的种子推广、经销网络;建立了各自的技术队伍,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 。

良繁基地建设和新技术推广实现规模化。 良繁基地建设有了新突破,例如武科种业通过土地流转来推进玉米制种“四化”基地建设,提升了种子产业发展水平。他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企业+农户”、“企业+制种专业合作社”、“企业+流转大户”等流转模式,在凉州区东河乡陈家寨集中连片流转土地6000亩,建立了稳定种子繁育基地,实现了玉米制种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敦煌种业在玉米制种产业的基地建设中,建立良繁基地达20多万亩,并大力推广了标准化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和制种玉米多功能复混肥技术14项,示范总面积达3万亩,社会及经济效益显著。

科研项目实施模式创新,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项目由省农科院党占海研究员主持,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由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各学科带头人联合组成项目团队,强强联合,“产学研”紧密结合,项目运行和实施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