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石嫣做客羲园论坛 分享创业经历与喜悦

27.06.2018  18:01

6月25日晚,“分享收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副主席、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石嫣博士,受邀座客我校第41期羲园论坛,为广大师生分享了她的创业经历与喜悦,回答了在场师生的提问。

比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的头衔,我还是更喜欢别人称呼自己为‘农民’,准确地说是80后的‘新农人’。”石嫣表示,“从事农业种植生产,自己算是半路出家。大学时期,我学习的只是农业的相关专业;硕士阶段,自己跟着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实地调研农村发展,认识并发现了真正的农村,并对‘农民生活’和‘三农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学了这么多年农业,都没踏进过农田,甚至不知道农作物是怎么种出来的,这样下去,读完博士有什么用呢?”2008年,博士在读的石嫣决定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农场实习,做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她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位公费去美国务农的留学生。在美国务农的半年,她见识到农作物居然不用农药、除草剂,生产的农产品直接供应给周边小镇的居民,这种流行欧美的社区支持农业模式让石嫣充满兴趣。 

 

石嫣解释说,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提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连接,即农民与消费者彼此承诺、相互支持的一种团结友好的关系。因为消费者在种植之初预付生产者一年的生产费用,与生产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保证了农民的收入,也使得农民采用生态方式种植,不使用化肥、农药、化学添加剂等人工化学合成材料,这保证了种植食物的健康、安全。

正是这段“洋插队”经历,改变了石嫣的人生轨迹。回国后,作为“新农人”代表,她“努力”让自己的双手沾满泥土,整日在田间劳作,和蔬菜大棚、鸡舍、猪圈打交道,也成功将社区支持农业引入中国,并对长期困惑她的“三农”问题有了深刻理解。她认为,农民不再是身份的象征,应该将农民看作一种职业,有自主权的、有尊严地生活在乡村、工作在乡村;农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方式;农村还是要有农村的样子,不一定都要变成高楼大厦,最重要的是要有年轻力量的加入。

讲座最后,石嫣寄语广大青年,“失败并不可怕,学会从失败中找寻用金钱无法替代的经验才是最重要的。有好的想法就去实行,唯有不断实践,才能取得最终成功。”在石嫣看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等战略,恰逢其时。她表示,做“新农人”,分享经验,便是她对乡村振兴战略所做的一份贡献。

党委常委闫述乾,有关单位负责人及师生代表300余人聆听了报告。讲座由管理学院相关负责人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