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搭上“网络快车”亟待打通“最后一公里”

24.03.2016  07:43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覆盖农产品生产、销售、供应等各个环节,以农产品供求对接为基础,开展的信息、交易、结算、运输等全程电子商务服务。近几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农村信息化和产业化相融合的产物,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成为提高农产品销售利润、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在政协兰州市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兰州市民盟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提案》。(相关报道见3月23日《兰州日报》二版)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有利于解决精准扶贫、农民增收,尤其对欠发达地区解决贫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但从目前农村电商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三方面的瓶颈需要突破,一是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还没有养成普遍成熟的网络交易习惯;二是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差,不少贫困地区还存在网络覆盖盲点;三是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滞后。在这三个瓶颈问题中,农村物流问题是解决难度最大的一个。相对于完善成熟的城镇电子商务发展,当前农村电商市场普遍存在的“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难题制约着行业发展。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快递网点的乡镇覆盖率为48%,还有近一半的乡镇不通快递。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症结在成本,对一些民营物流企业来说,村镇快递布点成本过高,出于利润考虑大部分物流和快递企业不愿意涉足村镇快递网点建设。另一方面,乡村物流多以收发农产品为主,一些季节性较强的生鲜产品又往往对物流配送有着更高的要求。由于农产品生产分散,易受季节、地域等因素影响,使得供给难以保持平稳,农村居民分布零散、物流运输总量少,造成配送成本很高。据相关统计,中国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均匀份额是30%,而美、日等发达国家则为3%甚至更低,相差十倍之多。基于以上原因,物流企业大多不愿意开展农村业务,这又进一步阻碍了乡村电商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对电子商务的需要,不仅在于解决“买难”,更在于解决“卖难”,畅通物流已经成为农村电商发展亟待解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加快完善农村地区快递服务网络建设,彻底解决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问题。3月23日,商务部等六部门印发《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在特别强调的七大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加快中小城市和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积极推进电商物流渠道下沉,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延伸服务网络;充分利用“万村千乡”、邮政等现有物流渠道资源,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快递“向西向下”服务拓展工程、农村扶贫等工作,构建质优价廉产品流入、特色农产品流出的快捷渠道,形成“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体系。

    对地方政府而言,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关键是要结合本地“三农”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做好宏观指导、细致服务。市民盟提案,在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方面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如重点建设电子商务县级运营站、乡镇服务站和村邮站,逐步构建起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培育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物流仓储设施;加强网销农产品质量监管。要建设农产品网销标准化体系,建立追溯和赔付制度,培育农产品电商协会,探索“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网商”的质量控制模式,实行协会对供货方的统一标准、采购、仓储、配送、物流、包装等服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些建议都值得政府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推出相应政策措施来弥补“最后一公里”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