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实施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 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

10.12.2015  11:52
原标题:甘肃省实施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 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

陇西县晟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新建85座马铃薯贮藏窖群,贮藏马铃薯5000多吨。通讯员许雯

汽车在定西崇山峻岭间穿行,翻过一座山头,眼前是山,周围还是山。苍凉萧瑟的冬日,脊裸的山峰沟壑、陡崖坡洼、层层梯田是主基调。从县区的宽阔马路到乡间水泥路再到冒着尘土的村组土路,颠簸了一个多小时,记者来到了陇西宏伟乡山头窟村。

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地处陇西县、通渭县、安定区的交界地带,500多户人家散落居住,沟岔梁峁间是广袤的梯田,村里人全靠这山旱地产的马铃薯为生计。在村中心的山脊梁上,矗立着一座水泥顶盖、绿皮铁门的三间砖混房,在荒凉的小山村格外醒目。村上的马铃薯种植大户左毅很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是今年国家补助6.3万元、自己投资5.5万元修建的贮藏保鲜库。这新型马铃薯贮藏库,是咱脱贫致富的聚宝盆呀!

如今,像左毅这样的马铃薯大户及专业合作社在全省有400多家,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支持下,共建成1.53万座马铃薯贮藏设施,累计新增贮藏能力42万吨;开展中药材烘干设施试点,烘干中药材172吨,收到了“建新窖、广储薯、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的实效。

贫困山区建库,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冬日阳光微弱,冷冽的山风吹打来,割裂着脸上的肌肤。山头窟村的洋芋大户左毅热情地打开马铃薯贮藏库的大门,“三轮车能开进库里,卸放洋芋。”库里摆放着一堆堆马铃薯,比起户外,库内有些许暖意。“库里要保持温度2℃至8℃、湿度90%,以更好地贮放洋芋。如果温度、湿度偏低,打开风机即可。”左毅像个土专家似的侃侃而谈,原来他申请补助项目时专程接受了技术培训。

据村里人讲,往年,自家土窖里放不了多少马铃薯,有时修的土窖太大,容易坍塌;由于土窖口小、里间大,不通风,在长达五六个月的储存期里,马铃薯水分流失大,极易腐烂、黑心、发芽,就不能加工了。有时,把多余的马铃薯埋放在地里,天寒地冻,马铃薯一旦受冻,变得又麻又苦,卖不上好价钱,喂猪,猪都麻得直摇头,不肯吃。

帮助左毅收购、贮藏、外销马铃薯的弟弟左岚告诉记者,今年有了马铃薯贮藏保鲜库,村里人心不慌了,不再担心马铃薯无处存放而低价贱卖。马铃薯收获时兄弟俩以高于市场价格每斤0.45元的价钱收购马铃薯,贮藏在保鲜库里,这些天马铃薯市场价行情好转了,他们以每斤0.5元左右外销,已外销马铃薯1000多吨。左毅家种了15亩马铃薯,1亩收挖3500斤,共收挖5.2万多斤,已外销4万多斤,收入2万多元。

有了马铃薯贮藏保鲜库,山头窟村人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收挖马铃薯时,村里人推着架子车、开着三马子来交售,就连周边安定区、通渭县的一些农民也纷纷来交售,车水马龙,小山村变成了热闹的小集市。因为远在20公里外的李家堡镇马铃薯市场上,马铃薯平均收购价格1斤约0.3元,村民交售还得搭运费、不划算,村民们都愿意来左毅、左岚兄弟俩设立的收购点交售。他俩还准备成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再向国家申请补助扩建马铃薯贮藏库,以多收贮村里的马铃薯。

过去,马铃薯是我们的救命薯,解决了温饱问题,如今依托马铃薯贮藏保鲜库,不少村庄的群众满怀信心开始走上小康大道。”陇西县农牧局局长王恩茂介绍,马铃薯贮藏库是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全县4年来已建成贮藏库1764座,兑付补助资金3088.8万元,每年减少马铃薯折损近9万吨,挽回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助推了贫困山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