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绿洲农业"绿色化"实践 ——张掖市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纪实

08.05.2015  12:53

吃干榨尽”循环利用模式,既做到了农业资源和废弃资源物尽其用,更保护了生态,实现了“绿色化”生产。

日前,甘州区大满镇訾家寨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菌种厂,几名工人正忙着搅拌食用菌生长基质原料。在原料中,他们加入了玉米芯、玉米秸秆、玉米面、麸皮、黄豆面以及鸡、牛的粪便等多种材料。“这些东西大多是村里的废弃物,现在用来生产食用菌,发挥的作用比以前更大。”工人说。

我们根据所要生产的食用菌品种不同,有选择性地按配方使用原料,利用后可以说是‘吃干榨尽’。”村支书兼訾家寨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董杰介绍,原料搅拌完成后,经过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白灵菇等木腐类食用菌,生产完后形成的“废弃物”——菌糠既可加工成饲料发展牛羊养殖,也可与牛、猪、鸡的粪便及麦草搅拌后,用于规模化生产双孢菇、鸡腿菇等草腐类食用菌,此时菌糠还能再次利用,加工成很好的有机肥料还田,支持种植业发展,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整个生产链条上,没有一点浪费,更不会造成一点污染。

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率和对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有利于农业节能减排,减轻环境承载压力,又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据张掖市农业局副局长张建文介绍,张掖拥有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全市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总量达到420万吨。为了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张掖做了大量探索,食用菌产业生态循环模式便是其中的成功实践之一。

张掖粪草多、非耕地多,可以利用的水资源相对不足,而食用菌的生长基质正好以粪和草为重要原料,不占用耕地,而且它耗水少、效益高。”张建文说。如今,张掖已经探索出了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应用模式、经济循环模式、生产经营模式和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50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吸引1000余户农民参与生产、加工和销售,完成投资3.5亿元,引进新品种15个、新技术16项,建成了2个省级食用菌平台,年产鲜菇3600万公斤,产值达3亿元。

从循环技术的局部应用,到构建全市农业区域大循环体系,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为张掖生态循环农业提供有力支撑。

在位于张掖东部的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掌握了沼气利用技术的养殖大户李鹏去年果断流转了村里的2876亩土地,在其中一部分土地上建起了日光温室,搞起了“种植业—养殖业—沼气利用—沼渣沼液还田”的循环发展模式。

早在2007年,李鹏就开始养殖牛羊,目前存栏1000只。以前牛羊粪都是直接还田,现在则用来生产沼气,通过沼气灯、沼气灶的燃烧为大棚增温,防止农作物冻害发生,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又为作物生长提供了很好的气肥。另外,沼液沼渣还是很好的土壤有机肥。

从农民群众最初单纯发展养殖、牛羊粪便直接还田,到现在搞起循环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循环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其实是以是农业结构调整为基础和支撑的。”山丹县农委副主任张奎民说。

无独有偶,临泽县蓼泉镇人多地少、产业单一成为长期以来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当地提出了利用南沙窝荒滩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思路,整合农业资源,聚力打造集设施农业、特色种植、优质牧草、奶肉牛养殖为一体的“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2012年在园区建成一栋高标准养殖牛舍的蓼泉镇墩子村村民公玉龙说,从肉牛养殖到粪便无害化处理,再到沼气能源利用和设施农业种植,目前,整个园区已形成了以养殖带种植、以种植促养殖的循环发展新格局。

在循环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广及应用上,我们着力抓住食用菌、沼气和精饲加工3个关键环节,并将之纳入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构建全市农业区域的大循环体系,加速传统农业向资源集约、循环利用的现代农业转变。”张掖市农技站站长李宏斌对记者说,为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张掖市还加快构建种养结合、产业互动、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服务体系,开展技术研究28项次、技术示范19项次,形成7项技术规程,引导建立农业废弃循环利用、种养业科学配套、有机物多极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典型模式。

生态循环农业不仅释放出生态效益,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如今,在张掖市,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探索和应用已是硕果累累。在甘州区,张掖有年集团探索成发展的“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第一次循环资源再利用—废弃物第二次循环资源再利用—沼渣沼液肥水还田”模式,被甘肃省农牧厅确定为全省示范推广企业模式;在临泽县,雪莲公司探索了“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综合利用(发电)—沼渣沼液还田”;在山丹县,“秸秆及养殖场废弃物—基质—食用菌基地—菌糠—生物饲料有机肥—生态养殖和有机农业”模式的应用进行的如火如荼……

在各类典型模式的引领推动下,张掖农业逐渐呈现出自身特有的循环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及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特点。”张建文说,张掖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不仅释放出了生态效益,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推动农民增产增收。

来到山丹县润丰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负责人张辉正在指导工人们按配方搅拌原料生产食用菌基质。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主要目的就是致力创新研发投资小、农民易学的食用菌生产、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在当地进行试验推广,“我们把配方好的基质出售给农民,并对其进行技术服务。目前,合作社年产1000多吨基质,带动了周边4个乡镇的30多户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

随着我们食用菌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产业链也将基本形成,产业效益也会明显提高。”訾家寨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董杰说,今年,该公司准备引进200户农民社员,建设200座日光温室大棚生产食用菌,并指导农民实行精细化管理和统一销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