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农业科技园区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4.06.2016  06:30

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围绕培育高效特色节水农业,我市大力发展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主题突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5年,我市被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总面积120万亩,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级农业科技园区92个,其中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个,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67个,初步形成了以酒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县市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支撑,众多特色示范小区为辐射源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体制机制创新下的新引擎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我市狠抓园区管理运行,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多元投资”的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各级农业科技园区聘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负责园区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技术指导。

在园区建设上,我市统一规划设计,集中连片发展,集中项目资金,集成配套技术,应用现代农业装备。

我市引导经营大户参与园区建设,培育园区经营主体,推动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入园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对批准设立的国家和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一次性给予奖励补助。

 体制机制创新下的园区,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不断完善的服务功能

在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13.2亿元,配套完善了园区绿化、供排水、供暖、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情短信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园区的设施条件,为园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农业企业入驻园区发展。

目前,农业科技园区入驻企业达1256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73个,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48个。

让特色资源成为优势资源

为突出农业特色资源,狠抓主导产业的培育,我市发挥光热资源优势,依托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围绕培育现代制种、设施蔬菜、生态养殖、优质林果等特色支柱产业,加快农业新技术集成转化,集中建设了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带动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制种产业培育上,重点建设国家级优质种子繁育基地,发展种子生产加工企业165家。全市发展制种农户7.2万户,制种总面积45万亩,实现制种产业总收入18亿,农民收入中来自制种业的收入占到20%。

在设施蔬菜产业培育上,重点建设规模连片的生产基地,日光温室面积达7.2万亩,钢架大棚面积达10.5万亩,非耕地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达1.5万亩,建成非耕地设施蔬菜产业园10个。

在特色林果产业培育上,重点推进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以葡萄、红枣、枸杞等为主的优质经济林面积达65万亩,农民人均林果业收入达1900元。

从技术攻关到品牌建设

我市积极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展合力攻关,将集成示范转化的农业科技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成果,及时向企业和农户辐射推广。鼓励企业制定企业和行业标准,培育名、优、特、新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园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重点企业,我市积极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目前,农业科技园区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院士工作站5个,市级研发机构145个。

园区创新平台的不断完善,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

创新创业的“领路人

 我市不断加强农业科技特派员的选拔和培养,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引导科技特派员带资金、带技术领办经济实体,建设技术服务及成果转化平台,引进、集成、转化先进适用技术,建立示范基地。

 目前,全市共建立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92个,培育发展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利益共同体70个。科技特派员创办企业43家,领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119个,引进新品种252个,推广新技术145项。

 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的科技特派员,已经成为园区创新创业的“领路人”。(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