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 精准帮扶——甘肃农业大学开展问诊式扶贫助力双联行动

07.05.2015  13:50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甘肃农业大学按照省委的总体部署要求统一思想和行动,充分发挥自身在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示范等方面的优势,在双联行动中大力开展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通过深入开展问诊式扶贫,号“穷脉”、开“富方”,精准把握双联工作和扶贫工作的结合点,着力推动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三年来,不仅自己联系的9个村有了显著的变化,而且积极协助兄弟单位开展双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精准号脉,摸清“穷根”所在。甘肃农业大学充分发挥自身在“三农”工作方面的独有优势,以田野调查的精神和要求,安排联系干部逐村逐户登记走访,反复多次深入调研,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全面听取当地干部群众诉求,科学制定帮扶计划。针对广河县自然条件差、人均耕地少、村民文化程度低、贫困面广的现实,依托回族群众多年来形成的畜牧养殖传统,以改良养殖品种、提升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带动粮饲兼用玉米种植产业发展为工作内容,依靠种养两条腿走路,帮助回族群众发

  家致富;依托静宁县苹果产业优势,帮助静宁县联系村发展果树种植,让千百年来只会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当地群众共享平凉“金果”带来的财富机遇。

  二是对症下药,对准“病灶”精准发力。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在联系点全方位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变单纯“输血”为“造血”优先,改变当地业已形成的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低、管理粗放、效益不高等实际问题;做好科技推广示范引领,以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为牵引,加快当地培育支柱产业,使农业大学的科技优势与当地产业发展有效对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仅2014年,学校就在广河县的8个联系村举办玉米秸杆青贮氨化技术、牛羊养殖和疫病预防技术、玉米双垄沟播技术等培训班10期,培训村镇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930多人次;建立玉米新品种、经济林果、中药材等科技示范基地4个,组织农民现场培训和观摩420人次;建立技术帮扶牛羊育肥联户养殖示范点和养殖大户11个,扶持建设玉米秸杆青贮池6个,使肉牛养殖覆盖大部分贫困户,户均养牛4.5头,平均增收达1万元以上。同时,学校大力推进当地社会事业发展,以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建设来凝聚民心、增强信心。共筹资36.8万元用于联系村的自来水管

  网改造、道路桥梁扩建和村卫生室、村委会基本建设;投资11.7万元为联系村3个小学购置桌椅板凳及运动器材160多套(副);双联干部筹资4万余元为347名中小学生购买了校服和冬衣。

  三是发挥优势,为双联行动助力加油。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做好本校双联工作的同时,甘肃农业大学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在农业科技方面的优势,积极协助省内兄弟单位开展双联工作,陇原大地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处处都留有甘农人无私付出、为全省双联行动助力加油的身影。学校充分利用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仅2014年就在校内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30期次,培训涉农干部、农村实用人才共2046人次;组织专家赴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开展“1414”对口支援工作,建立了农牧业发展“专家院”,举办现代肉羊生产技术、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多个培训班;实施了“甘南高原奶牛繁育及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多渠道筹措经费380万元,建设了6个牦牛高效健康养殖试验示范点,组建母牦牛群1200余头,发放种公牛18头;学校专家深入环县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9次,受训人员210余人;帮助环县建设了18座新

  结构日光温室;围绕环县绵山羊生产中的人工授精等5项技术内容,组织学校专家赴当地开展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11次;在舟曲县开展了中药材栽培为主体的扶贫攻坚工作任务,指导当地群众栽培红芪中药材132亩,栽培板蓝根等其余药材268亩。在高台县、通渭县等县举办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肉羊肉牛高效繁育技术等培训班10余次,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4300余人次。

  (甘肃农业大学双联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