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向好态势

15.08.2015  23:01

一、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形势总体平稳,夏粮再获丰收,其他主要农产品生产基本稳定,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一)夏粮再获丰收。全国夏粮面积约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66万亩;夏粮总产量2821亿斤,比上年增加89亿斤,增长3.3%。其中,冬小麦产量2472亿斤,增产71亿斤。秋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长势正常。

(二)经济作物基本稳定。夏收油菜籽产量1388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增长1.2%。蔬菜生产基本平稳,农业部调查显示,1~4月份,580个蔬菜生产重点县蔬菜在田面积持续增长,4月底面积同比增长1.6%。

(三)肉类产量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06万吨,同比下降2.4%,其中猪肉产量2574万吨,下降4.9%;生猪存栏41739万头,同比下降6%;生猪出栏33437万头,同比下降5.1%。生猪价格近4个月来上涨幅度较大,据调查,6月份主产省区养殖生猪头均盈利达到210.2元,比4月份提高163元。

(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82元,实际增长8.3%,继续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二、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农业农村投入继续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用于农业农村建设的比重已连续五年超过50%,着力推进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调整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产粮、产油和制种大县的支持力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二)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33个县级行政区域实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抵押贷款开始试点,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稳妥推进。水利和林业改革进展顺利,水权确权登记试点以及水权流转(交易)试点在部分地区开展。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的实施意见》,在100个县开展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印发实施,各地按照政事分开、社企分开的方向,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继续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与上年持平。油菜籽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各类企业进行收购,中央财政对部分主产区予以适当支持。深入总结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经验,完善补贴方式,降低操作成本,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优化重要农产品储备规模,调整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大宗农产品政策性收储。

(四)重大水利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截至6月底,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建设60项,湖南涔天河、河南河口村等一批工程加快建设,陕西引汉济渭、西江大藤峡、贵州夹岩、新疆阿尔塔什等去年新开工项目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推进,已解决96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推进,6月底全国共完成造林面积6450万亩。

(五)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深入发展。近年来我国耕地流转规模和速度明显加快,至2014年底,全国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4.03亿亩,流转比例达到30.4%。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初步兴起,农民合作社不断壮大。到今年3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134.85万家,实有入社农户9559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6.8%。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意见》,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更加规范有序。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加强秋粮田间管理和防汛抗旱工作。要下大力气抓好秋熟作物生产,搞好技术指导服务,推广抗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措施,确保增产丰收。立足防大汛抗大旱,继续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排查,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变化,全力防范暴雨洪水。进一步加强江河堤防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推进购销市场化,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尽快向社会释放改革信号,合理引导农业生产和市场预期。抓好农产品进出口调控,从严控制粮食进口。密切跟踪国内外大宗农产品的市场动态变化情况,针对农业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相应对策措施。

(三)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已下达的投资计划,加快在建项目实施进度,重点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田间工程、林业生态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民生改善。加快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审批,推动落实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同地同价政策。积极研究简化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与此同时,深入研究“十三五”农口投资专项设置整合优化方案,压缩一般,突出重点,集中用于重大工程建设。

(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加快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深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加快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注重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推进电商与实体流通相结合,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推进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研究设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资基金,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带动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

(五)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密切关注农民工就业形势,提前制定工作预案,及时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完善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措施,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落实好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措施,全面激发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热情,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加快劳动力输出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汇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加快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催生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