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未雨绸缪”,持续加力护航“三农”

08.07.2022  09:51

  未雨绸缪,才能积极稳妥应对风险挑战。

  近日,多地发布暴雨预警,灾害性天气难免影响农作物生长。此时,农业保险的“减压阀”作用凸显出来。

  顾名思义,农业保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畜牧业等生产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疫病等导致经济损失提供赔偿的保险。在我国,农业保险具有明确的政策属性,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农村社会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

  在政策支持和需求升级共同推动下,我国已连续两年保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第一大国地位。2021年我国农业保险为1.8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共计4.78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付保费补贴333.45亿元。与此对应的是,一旦农户受灾,保险理赔将有效减轻农户的经济损失,避免因灾致贫或返贫。2021年仅一家保险企业就累计赔付91亿元。切实的保障和及时的理赔不仅使农户获得损失补偿,而且助力新疆冻灾、湖南病虫害、“烟花”台风等灾后恢复工作,成效值得肯定。

  进一步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农业保险也当发挥更大、更积极作用,应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有力的保险保障。

  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正在持续加力——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有关部门全力促进“应保尽保”;农业保险品种供给也在不断丰富,有效提高广大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保险保障的水平逐步提升,增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助力确保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

  随着数字化应用步伐加快,农业保险也在与科技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主动防范与积极应对并举。比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建立风险监管平台,一方面能够及时发布灾情预警,帮助投保农户防灾减灾,另一方面还可以协助农户科学规划与种植,促进农作物产量提升。科学精准指引,改变“看天吃饭”,为农业精细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赋能。

  当然,发展前进中难免存在不足。比如,不同保险机构的农业保险科技研发与应用能力存在差异,农业保险科技服务覆盖面还不够广,农业保险数据共享机制仍有待建立等等。这些不足具有挑战,同时也蕴含机遇。对有关部门而言,要加快建立鼓励农业保险科技投入的政策体系,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农业保险更高质量发展。保险机构更应抓住发展机遇,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为服务“三农”做出更积极贡献。

  为农民编织安全保障网,助力保障粮食安全,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农业保险大有可为。(作者:明健)

  (本文为转载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稿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编辑: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