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现代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入佳境 粮食“十一连丰”

22.09.2015  11:05

    原标题:我省现代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渐入佳境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我省扎实推进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不仅实现了粮食“十一连丰”,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47%的水资源,生产了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粮食,完成肉蛋奶总产量接近170万吨,而且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新的支撑。2014年全省农业增加值939.21亿元,比2011年增加261亿元,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5736元,比2011年增加1827元,增长47%。

    我省水资源匮乏,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粮食发展的难点在旱作农业,增产潜力也在旱作农业。2012年,农业部将我省认定为1000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落实扶持资金20.8亿元,甘肃旱作农业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近年来,省上整合专项资金,通过以物代资、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地膜购置等,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旱作农业的成功之路。2014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1158.7万吨,人均448公斤,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全国排名第27位,西北排第3位。2015年,我省夏粮产量喜获丰收,产量达322.8万吨,目前秋粮长势良好,全年粮食生产将有可能再获丰收。

    农业发展离不开水,甘肃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效节水农业。为此,我省大力支持河西及沿黄灌区推广垄膜沟灌、垄作沟灌、膜下滴灌技术以及建设核心示范区,突出田间农艺节水技术创新和普及,注重农机农艺融合配套,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2011至2014年,全省累计落实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面积达3133万亩,实现节水33亿方,增效达30亿元左右,示范推广成效十分显著。

    我省是一个农牧结合的省份,牧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牧民脱贫致富,而且影响到生态屏障建设。为此,我省积极争取国家级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从2011年开始,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1亿亩草原实施禁牧封育,1.41亿亩草原纳入草畜平衡范围进行管理,2011-2014年度兑现到户禁牧补助资金24亿元,兑现到户草畜平衡奖励资金8.46亿元,累计完成减畜任务226万羊单位,同时,着力从繁育体系、青贮设施、养殖小区、标准化生产等关键环节加大政策扶持,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肉牛肉羊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新建了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现代畜牧业建设加快推进传统牧区生产方式重大转型,有力促进了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记者孙海峰)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