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鱼水一家亲——平凉崆峒区“双拥”工作纪实
通讯员 刘金龙
崆峒区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毗邻陕甘宁老区,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在这里,人民把军人当亲人;官兵把驻地当故乡。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正在成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双拥高地。
拥军优属固长城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为驻地部队解难题、办实事作为双拥工作的着力点,全力支持驻区部队建设。先后拓宽改造营区道路2条16.89公里,解决部队建设及生活补助经费467万元,投资150万元对平凉烈士陵园进行了拆旧新建,援建了军营图书室11个,开通公交双拥线路6条,对现役军人乘车实行全免费制度。同时,对现役军人免收医院挂号费、崆峒山门票费,对现役军人子女的入学、入托给予优先照顾,对部队建设用地减免20%的土地出让金等形式,使驻区部队官兵感受到了第二故乡的关爱。
该区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等资源,积极为驻地部队和优抚对象提供义诊、帮扶等优先优惠服务,及时调整提高了优待抚恤标准,各项优抚抚恤补助均达到了省、市规定标准。同时,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先后为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其他重点优抚对象办理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将所有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为218名因病致贫优抚对象解决了临时救助,对生活有困难的381名重点优抚对象办理了城乡低保;为139名优抚对象解决了“住房难”问题。该区组织开展了“科技人才进军营、科技成果送军营、科技书刊到军营”活动,依托平凉信息工程学校和平凉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等培训基地,对退役军人进行计算机、文秘、汽车驾驶、汽车修理、挖掘机驾驶等专业培训,共培训军地两用人才、退役士兵、军嫂3500人(次)。采取“就业安置、扶持就业、双向选择、有偿安置与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2011年以来,共接受安置军转干部13人、城镇退役士兵264人,为1175名城镇退役士兵支付一次性安置费2375万元。在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的同时,开辟了新世纪商厦、公交公司、自来水公司、中山商场等军属就业单位,共为85名军嫂解决了就业问题,为部队官兵解决了后顾之忧。
拥政爱民献真情
“百姓视我为恩人,我把驻地当故乡”。这是全体驻区部队官兵的心声。献血,官兵们率先挽袖;捐赠,他们踊跃解囊;抢险,他们奋战在最前沿……驻区部队始终坚持把促进富民强区、支持第二故乡加快发展为作为应尽义务。驻区部队在做好部队建设的同时,深入实施了帮扶工程、生态工程、爱心工程、双联行动、惠民工程、平安工程“六大爱民工程”,帮助新建改造道路19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处,援建农村卫生所5处,帮建小康屋310户;先后出动6000多人(次),完成千亩生态绿化任务,参与城乡环境和“六沟一河”治理活动35次,清运垃圾400余吨;先后筹措帮扶资金100多万元,帮扶救助贫困学生1500名,帮建学校15所;投入资金5万元,为帮扶村修建文化娱乐设施、改善村部办公条件,为群众捐赠了铡草机、割麦机、化肥等生产生活资;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30次,免费发放药品100箱;驻区部队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共参与灭火、抗洪抢险、抗震救灾、营救溺水人员、搜救游客、维稳执勤等急难险重任务500余次,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军民共建促和谐
走进崆峒区,浓厚的“双拥”氛围扑面而来,双拥宣传牌夺人眼目。在车站、医院、公交车上,“军人窗口”、“军人优先”等服务标志比比皆是,处处体现出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场景。多年来,全区各级党政军组织始终以双向稳定为保证,以双向奉献为基础,以双向提高为目标,以“双十工程”(军地互办十件实事)为载体,不断创新思路,丰富内涵,全方位、高起点、多层次地开展了一系列共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区部队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和政治任务,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做到“四个到位、六个纳入”,有力推动了全区双拥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在区上成立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将双拥组织和服务机构延伸到乡镇和行政村(社区),扩展到双拥共建单位和企业,全区共成立双拥领导组织65个,各种形式的双拥服务组织131个。形成了“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双拥工作格局和服务网络。军民联欢晚会等群众性双拥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一批反映新时期双拥实践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让军爱民、民拥军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让双拥赞歌唱得更加豪迈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