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军民:“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的新路径

07.11.2014  10:36

  原标题:“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的新路径

  何军民

  201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把甘肃建成“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作出开展“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部署。经过几年努力,“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当前,我们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对“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的新要求,努力把“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

  要以加快区域发展为关键点,构建产业、生态和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和“五区一带”联动战略格局。产业发展、生态和文化建设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要结合我省民族地区区域发展实际,各有侧重,有所突出,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生态和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着眼于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进步大局,要将“两个共同”示范区与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机统一,形成“五区一带”联动战略格局,形成推进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合力。

  要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制高点,营造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形式,广泛宣传“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成就,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教育人民群众,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意识习惯,带动各族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形成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要以精准扶贫为突破点,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力。要认真实施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系列规划,分区域研究制定全省实现各民族共同全面小康路线图,做到精准识别、精准规划、精准布局、精准施策和精准考核,整合资源实施整村帮扶和整乡、整县、整州推进,切实改善和保障社会民生,建立扶贫新格局。

  要以人才培养转化为支撑点,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持久活力和竞争力。要强力实施全省特别是民族地区各类人才培养转化项目,增强培养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着力提高党政人才执政能力,提高经营管理人才驾驭市场、参与竞争能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和各类实用人才的创新发展能力。

  要以发展民族文化为发力点,汇聚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生动力。我省民族文化形态多样,内容丰厚,个性突出。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生态等产业深层次融合,提升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增强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以民族文化产业的繁荣带动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富足,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系省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