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大地响彻“强军战歌”——甘肃省推进新时期党管武装工作创新发展纪实   

05.10.2015  09:20

  原标题:陇原大地响彻“强军战歌”

  ——我省推进新时期党管武装工作创新发展纪实

  通讯员 赵效民 肖传金

  富国强军,国之大略,如鹰之双翼、车之双辐。我省各级党委政府聚焦兴武强军目标,积极站到位、努力求作为,认真履行党管武装职责,大力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转型发展,全力服务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开创党管武装工作新局面,推动了经济资源与国防资源融合共享,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互促共赢,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唱响“强军战歌”。

  强化战略意识,落实党管武装的政治责任

  2014年7月底,省军区独立营野外训练场硝烟弥漫。当天前来观摩实兵实弹演练的,是甘肃省委所有在兰州的常委。

  先过军事日,后开议军会。“我们一定要站位战略全局,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努力开创党管武装工作新局面。”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书记王三运这番话,引起强烈共鸣。省委议军会强调,省委坚持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任期目标责任制,结合担负深化改革的历史责任,积极稳妥推进后备力量指挥体系、组织结构、动员方式和政策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推动民兵预备役建设与军队改革密切接轨、转型发展。

  强化战略意识,落实党管武装的政治责任,务必抓好党管武装的“关键少数”。省委省政府打出一套组合拳: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军事活动,明晰素质差距,强化爱军兴武意识;严格落实党委议军会、现场办公等制度,增进对强军建设的认知认同;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定期考核第一书记和国动委主任履职情况,对各级党政领导履行党管武装情况进行公示,督促各级认真履行党管武装职责。

  党管武装工作由虚变实,第一书记真抓、真干武装工作。兰州市驻军部队多,可是老城区街道窄,地皮紧,无法让驻军部队舒展四肢练拳脚。在谋划新区建设时,兰州市委书记、兰州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虞海燕说:“再造一个新兰州,要优先布局车马炮!”规划前,各有关部门多次走访兰州军区、兰州空军和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等部队,充分听取意见建议。规划中,他们优先保障军事用地。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人民防空、国民经济动员和交通战备等国防动员要求,着眼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建设人防设施,设置装备物资动员中心,抓实航空、铁路、公路干线衔接,做好信息网络设施布置,努力把新区建成国防动员新城。

  “凡是涉及部队建设的问题,都要特事特办!”嘉峪关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郑亚军说。他带领军分区党委一班人,积极解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驻军部队战斗力提升使劲加力。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先后向驻军单位投入资金2亿多元,无偿划拨4万多亩土地用于部队训练场改造和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嘉峪关市连续五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

  为形成全民支持国防、关心国防的大格局,我省将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作为基础工程来抓,推动国防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街道、进乡村“六进入”,宣传国防法规政策,普及国防基本常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树牢战斗力标准,建设能打胜仗的后备力量

  针对甘肃自然灾害频发的省情,各级党委突出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出要把战斗力标准牢固树立起来,从难从严开展实战化训练,紧紧围绕应急应战,把民兵真正按兵的标准、要求训练,不断提升应急应战能力,(转2版)

  (接1版)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上得去、起作用,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保驾护航。近年来,各市、县区党委政府普遍加大投入,建成抗震救灾、森林灭火、抗洪抢险等25支民兵抢险救援专业队伍,先后完成了支援舟曲特大泥石流抢险救灾、天水娘娘坝泥石流应急救援和“7·22”岷县嶂县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

  聚焦强军目标,把关心支持部队建设落实到提升战斗力上。我省着眼军地联合指挥机制不完善、应急应战准备不扎实、国防动员融合发展不足、综合保障能力有限等实际问题,科学设置议军会议题,引导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围绕强军目标战略要求,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2013年12月26日,省委召开议军会,对省军区经费实行年度包干制,由省军区统一安排使用,会上研究的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经费保障等6个议题聚焦强军目标,现场拿方案定措施,明确解决任务时限和要求。

  今年5月中旬,天水某预备役步兵旅参加军区预备役部队整建制战备演练考评,仅用43小时就完成全旅近5000人的全装集结,千里机动途中遭遇沙尘暴、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日行军超过12小时,昼夜连续实施18项演练课目,4小时内不间断进行10种火器实弹射击……经过重重考验,这个旅最终在快速动员、指挥控制、远程机动、火力打击、综合保障等10种能力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旅政委魏云胜说,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天水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持续抓建,来自于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强军兴武的统一认识和高度热情: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让军地资源服务于能打胜仗,扎实推进强军实践。

  “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抢抓机遇谋转型,使甘肃省国防后备力量的数质量实现了升级跨越。”省军区司令员刘万龙告诉记者,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他们构建军地联合应急指挥机制,整合区域军地情报资源,扩容改造指挥网系,组织各类指挥演练,广泛开展竞赛性考核,深化后备力量调整改革,创新编组管理模式,完善战场保障设施建设,筹措资金整修改造指挥坑道和边防建设,与28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联供联保机制。坚持以战备基础建设为重点,组织全区进行战备库室、战备值班系统、指挥坑道、情报信息中心建设,补充完善指挥作业器材和个人战备物资;在全区团以上单位作战值班室引接视频会议系统和军综网视频,区分3个波次组织对战备计划进行修订,先后6次组织省军区首长机关带保障分队战备拉动演练;结合检查考核、工作调研,对23个师旅团级单位进行战备拉动,检验实战化训练水平。

  在当前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方式等都发生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向哪儿转?怎么转?如何转出高质量?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一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8月下旬,王三运带领军地联合工作组,深入乡镇、街道的基层武装部和民兵预备役营连展开调研,依托天水市麦积区组建民兵常备应急分队,推动全省探索走开“建、管、训、用、保”的新路子,建立形成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三位一体的民兵力量体系。

  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党管武装步入法制轨道

  7月下旬,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联合制定的《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加强党管武装工作的意见》下发,在陇原大地引起强烈反响。成县县委书记、人武部第一书记李祥高兴地说,《意见》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管武装工作“怎么管”“管什么”等重大问题,为各级党委政府强化党管武装落实责任、助推强军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今后抓武装工作有了硬杠杠、金钥匙和强抓手。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傅传玉介绍,《意见》突出解决党管武装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困难,牢牢把握党管武装工作为强军目标服务、为战斗力建设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广大官兵服务四个重点,对党管武装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制度机制、考核奖惩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明确规范,对党管武装管方向、管大事、管经常、管实事做了具体要求。《意见》在确立强军目标统揽地位、抓好常备民兵分队建设、组织第一书记任前谈话和宣布命令、坚持国防后备力量改革与军队改革接轨、抓好人武部八项经常性主要工作等方面,都有一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手段创新的亮点。《意见》还规定,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每年联合评选表彰一批“党管武装好书记”,各市(州)、县(市、区)每年表彰“关心支持武装工作好领导”,激励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行武装工作职责,扎实推进党管武装工作创新发展。

  完善制度机制,党管武装工作逐步形成制度化。为确保党管武装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我省军地联合还制定出台了《甘肃省民兵预备役工作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专业力量建设的意见》《甘肃省随军就业安置办法》等23份法规性文件。由于法规健全完善,在近年组织的军事演习、实兵实弹考核以及抢险救灾等行动中,实现了国防动员机制的及时启动和有效运行,确保了军民通用装备按时征用到位,多次受到总部和军区的充分肯定。

  后备力量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目前,在陇原大地,支持国防建设事业不仅是党委政府的强烈意识,而且已成各级领导的自觉行动,军转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入托、离退休干部医疗保障等困扰着驻军部队官兵的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