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写祁连 ——张掖市倾力创建“祁连画派”侧记
11月29日,雪霁。张掖银装素裹,寒气逼人,河西学院美术楼展厅内人头攒动,由张掖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河西学院美术学院、市社科联、张掖祁连画院联合发起的创建“祁连画派”签约活动在这里举行。
今年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和激情,振兴祁连文化艺术,依据省内外美术界专家、学者的建议,张掖市提出了创建“祁连画派”的构想,得到甘肃、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美术界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张掖本地艺术家更是兴致高昂、倾力支持,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反映祁连风貌、西部气魄、丝路精神的艺术作品新鲜出炉,引发业界普遍关注。
壮美山水待妙笔
随着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美术事业迎来新的繁荣。在历史各个时期,生活在祁连山脚下的人们,通过美术这种艺术形式,讴歌时代风貌,挥毫泼墨于山川情怀,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在我国美术发展史中,很难找到有关描绘西北山川的上乘作品,更难得一见反映祁连风貌的经典画轴。
5月24日,在张掖市召集的创建“祁连画派”首次座谈会上,省内外美术界专家、学者分析认为,长期以来,祁连山沿线区域的美术创作多是“各自为政”“不成派系”“难成气候”。纵观中国美术的发展,异彩纷呈,画派林立,就近现代而言,海派、长安派、浙派、川派、岭南派、金陵派、黄土派、关东派等派系画坛名家辈出,欣欣向荣。尽管上世纪以来,赵望云、关山月、黄胄等艺术大师曾到祁连山写生,但他们仅仅是客串、行旅而已。
巍巍祁连,悠悠丝路,山水精神等待笔墨丹青。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在美术事业空前繁荣的今天,张掖承担起振兴当地文艺发展的责任、义务,团结、凝聚祁连山沿线区域美术精英,创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祁连画派”。
优势叠加正当时
在此次座谈会上,美术界专家、学者认为,创建“祁连画派”,有利于凝聚祁连山沿线区域美术家们的共识,提高区域美术创作的整体影响力,促进区域美术创作自成体系。同时,大家认为,张掖创建“祁连画派”,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是人才优势。近年来,张掖市依靠河西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从事美术事业的有生力量,有一支老、中、青结合,业务素质较好的创作队伍,有一批从张掖走出去的知名画家,人脉资源优厚;
其次是人文资源优势。张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同时多民族聚居,裕固族又是张掖独有的人口较少民族,创作素材丰厚独特;
另外,张掖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祁连山贯穿张掖全境,“中国地貌景观大园”和“一山一水、多姿多彩”的资源禀赋又能给美术家无限的创作想象空间。
合作传承绘新篇
美术是一项综合性艺术,涉及社会学、人文、生理与心理学、思想、情感等多种因素及学科,纵观中外美术流派,都是经历了数百上千年,才能形成独特艺术语言。眼下,张掖创建“祁连画派”,又该如何入手?
艺术创作,人才是关键。今年,在张掖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祁连画院挂牌成立。半年来,画院吸纳张掖本土老、中、青优秀美术人才20多人,通过座谈、集体写生、作品点评等活动,倾力支持“祁连画派”创建,艺术队伍凝聚力明显增强,创作热情空前高涨。
采访中,张掖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创建“祁连画派”,须有包容、合作、传承、创新的精神。他认为,包容是一种艺术美德,美术家不仅要有发现美、创作美的眼光,更需要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心和高度的使命感,打破地域限制,虚心学习,博采众家之长,成就个人特色;“祁连画派”的创建,非一地一人可为,必须依靠祁连山沿线区域美术家的通力合作,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祁连画派”在西北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力;张掖历史底蕴深厚,创建“祁连画派”,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精髓,充分汲取营养,触发创作灵感,传承、发扬地域特色;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创建“祁连画派”,更需要美术家们在技法、选题等领域推陈出新,激活传统艺术,凸显祁连风格。(记者齐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