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退休干部“两年”写成家谱
原标题:上可告慰老一代先人,下让后辈人知道家族史—— 73岁退休干部“两年”写成家谱
◇记者 王志俭 实习生 魏煦然 文/图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米黄色的封面上,印刷着张氏家族记5个烫金隶书字体,这让张氏家谱既显得醒目又不失庄重。翻开家谱序言上写着:孩子们渐渐大了,他们常常会问及家里的一些事情。而他们想知道的不仅是简单地叙述,还特别喜欢刨根问底。为了让后辈人比较深刻地了解“家事”和“家史”,尽我所知,写此文本。“这就是我写家谱的目的。”8月11日,73岁的退休干部张永德看着花费两年心血,亲手写成的张氏家谱眼里噙着泪珠,有些激动地对记者说道。
国字形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外表显得干练精神,若不是他本人说出73岁的年龄,记者不会相信眼前这位老人年龄有70多岁。张永德原来在永登水泥厂工作,当过工人、会计、科长,后来担任永登水泥厂的副总会计师。1996年调至甘肃建材国资公司,担任了8年的财务处长,2004年从岗位上退休。张永德姊妹6人,上世纪60年代加上父母他们全家有8口人,而生活全靠当营业员的父亲每月47元的工资维持。那时,他们家每次买煤只能买10公斤,日子过得十分艰辛。1960年张永德初中毕业,按他的成绩完全可以考上理想的高中,然后再考上大学深造。彼时,光明的前途已向他频频招手,可因家里困难他只好选择了就读兰州工业学校。此事,不仅让张永德感到无奈,也让他当年的班主任老师唏嘘不已。1963年张永德毕业,被分配到永登水泥厂工作。为了尽快帮助家里的生活,张永德毅然选择了装卸工的岗位。工作第二个月他就拿到了51元的工资,从那时起张永德每月铁定向家里邮寄30元。后因经常出差欠了单位150元钱。领导催促还款张永德和父亲商量。父亲让他先归还公款。于是,他5个月没有向家里邮钱。谁知5个月后,张永德的父亲竟撒手而去,身前老人还欠下150元的房钱。“正是因为自己没给家里寄钱,让老父亲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这件事至今还让我痛悔不已。”张永德的父亲去世后,张永德先后写过几篇文章悼念回忆父亲,“没想到这些资料成了如今写家谱的珍贵资料。”
2013年张永德回到阔别几十年的山西老家祭祖,看到老一辈人渐渐离世,他萌发了编写家谱的愿望。之后,他前后多次回老家省亲搜集资料。可由于老一代人都已谢世,这给搜集资料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耗时一年半时间,历经千辛万苦,张永德终于搜集到了写家谱的第一手素材。可怎样下手写家谱又让他犯难,“因为我从来没接触过家谱。”于是,张永德一头扎到图书馆,寻找这方面的参考资料,同时还从图书馆购买了家谱范本。但这些资料依然让张永德感到美中不足,之后此事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在了他的心上。
2015年1月下旬,鑫报刊发了兰州兴起家谱热的整版报道。从报道中张永德得知,兰拖厂有个叫兰临刷的人写过多本家谱。通过鑫报记者穿针引线,张永德结识了兰临刷。他在兰临刷家中,先后看到了十几种家谱的版本,通过反复对比筛选,张永德选择了兰临刷编纂的图文并茂的最新版本的家谱。在兰临刷认真.具体地帮助下,张永德开始了家谱的编写工作。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张永德把自己关在家中,思绪又回到先人治家创业的一幕幕难忘的往事中,回忆家史先人的品德常让张永德泪流湿巾。而撰写后辈(后辈中一人博士后、3人博士生)风姿又让他心潮澎湃。半年多的时间里,张永德一直处在写作的兴奋期,有时写到半夜还不能罢笔。7月中旬共计2万多字的家谱终于脱稿,之后他又得到兰临刷的热心帮助。从家谱封面隶书毛笔字书写,到书中多幅照片插图,再到家谱的内页设计、封面设计等事情都由兰临刷担任。值得一提的是该家谱的后页上,还专门复印了鑫报整版的家谱报道。“应当感谢鑫报的穿针引线,让我完成了人生的夙愿。”张永德诚恳地向鑫报记者说道。
7月底张氏家谱交付印刷,当20多本飘着油墨香味的家谱摆到张永德的眼前时,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感觉心都醉了。”张永德向记者介绍,在他有生之年他终于完成了家族的一件大事情。家谱由根、张氏根源、家规家训、感恩先祖、后世精英、祖茔、祈福、附记(亲戚关系)等7篇34节组成,完整地叙述了张氏家族的来龙去脉,以及祖辈风范及后辈奋发的家史。张氏家谱从1880年张永德爷爷出生写起,至2014年7月张永德外孙考上沈阳体育学院为止,时间跨度达到135年。张永德告诉记者,完成张氏家谱编写,让他上可以告慰先人在天之灵,下能让后辈人知道家族的历史,从而督促后辈人不忘先人品德,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在社会上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在家里能承担起敬老、爱幼的重担。如果子孙们能够这样做事为人,也就不枉他写家谱的苦衷了。采访结束时,张永德由衷地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