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互联网+”  写好服务发展文章 武威市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 何江

30.03.2016  11:08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地税部门,站在新的五年规划开局的历史关口,我们必须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融入“互联网+”理念,写好服务发展新文章。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写好“互联网+税务”文章
  “互联网+纳税服务”:优化纳税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税务”的创新思维,大力推进办税便利化,不断拓宽办税渠道。依托互联网优化宣传服务平台,在运用好传统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探索打造地税微信平台、地税微博、专家团队信箱、网上税务学堂等新兴服务平台,推动税收宣传、涉税咨询向信息化迈进。依托互联网优化办税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网上申报覆盖面,推行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缴税方式,用高速、多元、不见面的服务,让纳税人步入办税快车道。依托互联网优化预警提示服务平台,定期向纳税人推送办税事项告知、办税流程,提供资料清单、纳税申报温馨预警等信息,提高预警提示的效率和覆盖面,帮助纳税人规避涉税风险。
  “互联网+税收征管”:发挥数据管税职能。充分发挥金三系统上线后涉税信息集中化、标准化的优势,通过税源与税收信息的批量分析,关联比对筛查征管风险,按照风险高低分别采取风险提醒、评估约谈、税务稽查等方式应对排查。强化单项系统数据与金三系统数据的分析比对,打通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融合对接壁垒,充分整合相关信息系统的海量数据,通过监控分析行业特性、遵从特征、税负水平等,进一步完善行业风险预警模型,推动行业税收管理专业化、精准化。通过部门信息与税收征管信息的交叉比对,防控税收征管风险。
   二、坚持协调绿色发展理念,写好“服务经济发展”文章
  跟进改革主动作为,维护好地方税收权益。适应“营改增”要求,通过开展行业税收专项清理等工作,核实税源、清收欠税、完整为纳税人提供发票,并合理测算改革移交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产业布局、行业竞争能力的影响,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确保改革移交无缝对接。以助推绿色协调发展为导向,继续做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工作,全面推开“以地控税、以税节地”工作,抓好《耕地占用税规程》的贯彻落实,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建成以环保税为核心、其他税种为辅助、各项措施奖惩并举的绿色税收体系,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环境友好、持续协调的发展理念。
  全面落实税收优惠,释放效应涵养新生税源。要坚持应免尽免原则,通过事前抓宣传服务、事中抓指导落实、事后抓跟踪问效三个关键环节,不遗余力抓好技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重点创业就业群体、小型微利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积极释放政策效应,以减轻纳税人负担的“减法”换取促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加法”,从而激发投资热情、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发挥好税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调控引导功能,支持中小型企业尽快成长壮大,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企业不断转型发展。
   三、坚持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写好“合作共赢”文章
  深化国地税合作融合,提升税收征管效能。通过联合开展税收宣传培训辅导,有效解决政策“多口径”问题;联合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加快推行涉税事项同城通办,深化互设窗口机制,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家事”。不断健全委托代征合作,积极探索扩大代征范围,统筹安排进户执法,联合开展税务稽查、税收专项检查活动,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深化国地税信息互通机制,在定期传递涉税信息的传统协作基础上,探索实行纳税人涉税信息国地税一次采集、按户存储、共享共用,实现税收基础信息的高效率、高质量。
  深化部门合作配合,构建税收协同治理格局。要借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势”,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着力提升税收遵从度,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还要借好相关职能部门的“力”,以“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为契机,强化与财政、发改、工商、城建、国土部门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扩大合作的范围和领域,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交换平台和共享机制,实现对第三方信息的及时获取和有效利用。
  深化税企合作互动,提高纳税遵从水平。树立“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就是助推经济发展、就是涵养税源”的理念,通过严格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调整,以税收政策红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建立税企常态化合作互动机制,定期开展针对纳税人涉税需求的个性化税收服务,做到税收政策服务与解决涉税难题的深度融合,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税收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风险导向,继续推进大企业管理、财产行为税风险管理等,通过风险提醒、税务稽查等,引导纳税人进一步健全内控机制,及时化解潜在涉税风险,降低税务干部执法风险,共建税企双方互助共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