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前行再跨越-——山丹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04.02.2015  12:27

    进入新的一年,穿行于焉支山脚下的山丹县,一股股开放开发的浪潮奔涌而来,一幅幅日新月异的景象跃入眼帘。2014年,该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1.8亿元,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亿元,增长25%。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5亿元,增长17.8%;公共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17.6%。财政支出完成15.3亿元,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亿元,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48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9344元,增长13%,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鼓足“钱袋子”,现代农业遍地生花

    该县立足干旱缺水,光热充足的实际情况,着眼高效节水农业的未来,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依托万亩寒旱区设施农业、山丹花开观光农业、瞭高山高效畜牧业3个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9个农民创业园,建成马铃薯原种生产钢架网棚800亩、杂果林大棚520亩、双孢菇三代太阳能菇棚120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2个,规模养殖小区累计达到81个,畜禽养殖总量达到274.2万头(匹、只)。河西节水高效灌溉、马营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马营河河床治理和西沟水库等农田水利工程全面完工。大口子河水库达到计划进度,白石崖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成功与省水利投资公司签订合作经营协议,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进。深入推进新一轮9个新农村“四化”示范村、30个环境整洁村和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262元,增长12%

抢抓“大机遇”,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2014年.该县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县,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大招商活动,抓争取、促进度,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共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25项,完成投资39.05亿元。该县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准确把握投资导向,全力做好项目争引工作。全年共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25项,其中工业及能源项目20项,完成投资16.38亿元;农业及生态项目24项,完成投资3.64亿元;基础设施项目45项,完成投资11.04亿元;社会事业及旅游项目12项,完成投资1.85亿元;房地产项目24项,完成投资6.14亿元。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张掖国际物流园、光伏发电等一大批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项目25项,总投资178.9亿元,开工建设21项,落实到位资金56.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3万美元。

立志“拔穷根”,整体脱贫得以实现

    该县抢抓被省上列为国家片区外 “插花县”和全省基础设施扶贫攻坚试点县等一系列叠加政策机遇,以 “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为引领,以双联行动为载体,全面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取得明显成效。205个市县部门单位与全县110个行政村结成帮扶对子,2590名市、县和乡镇干部与2718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全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发展,帮办各类实事11480件,争取帮扶项目154个、7亿元。多方筹措和整合各类资金3.2亿元实施扶贫攻坚工程。投资2.7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5.8万农村人口和2万师生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7500万元新建通村道路130公里。同时,紧紧围绕目标要求,大力发展肉羊、马铃薯、双孢菇和劳务输转等脱贫致富产业,帮助贫困群众“改穷业”“拔穷根”,全县贫困人口减少1.1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全面实现了整体脱贫目标。

立足“大景区”,旅游开发风生水起

    该县立足省市旅游大景区,逐步完善山丹旅游五大精品景区,旅游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增长。2014年,全年接待县内外游客1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7亿元。

    该县按照《山丹县旅游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围绕“彰显地域特色,培育旅游精品,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实力”这一主题,打造“世博圣地,五彩山丹”旅游品牌形象,旅游产业开发等工作进展顺利。2014年,4A级旅游景区焉支山景区和大佛寺景区,分别完成投资9000万元、230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景区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景区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硖口古城—长城文化游览区、新河驿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项目动工建设、艾黎国际大酒店建成投入运营、艾黎纪念馆等项目均进展有序。同时,该县还成功举办全县首届农民电视春晚、第五届焉支山旅游文化艺术节暨首届甘肃省焉支山民歌大赛、中国健身名山—焉支山巾帼英雄登山赛等系列旅游文化活动,出版发行《山丹民俗文化系列丛书》《山丹旅游丛书》,制作完成五彩山丹琉璃四件套等一批文化旅游纪念品,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6600万元,增幅达36%。(杨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