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荧屏的红玫瑰与白月光

26.10.2015  13:22

□刘仕杰

    或许在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忘不掉的女神,那是他稚嫩而明艳的青春岁月,是一段无法抹去、也无法伴随烟尘消逝在岁月里的晨光。

    她曾经是他热切而无法忘怀的梦想。是他独步街头,无法释然的一抹白月光。他为她痴迷,把青春与热血播撒在她万种风情的眼角;他为她奔跑,把澎湃与激昂,倾注进她吐气如兰的一缕幽香。

    那么另一个平凡的她呢?她或许不曾青梅煮酒、春水煎茶,却陪他风霜雨雪、酸甜苦辣。她是迎风招展的一朵红玫瑰,或含苞怒放或雨打霜侵。可是,那又如何呢?当诱惑来临,伊人再现,那个尚怀春绪的男人,仍是撕掉在岁月里裹满尘烟的面具、怀揣少年般的情怀,飞蛾扑火般地朝那白月光奔驰而去!

    在近日上映的两部影片《港囧》和《夏洛特烦恼》中,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这样追忆青春的故事。两部影片均由一个男人的视角展开,《港囧》将对女神一路的追思,融入到一个“女神回港办画展”的背景中;而《夏洛特烦恼》则是将对青春的回味,纳入一场女神婚礼上的穿越之旅。两部影片,都有对校园往事念念不忘的回放。如果说《夏洛特烦恼》是将一个男人的追思,演化为一场神话般的穿越与再经历,那么《港囧》就是将一个男人的追思,变为一场现实与追梦的奔跑。

    在看两部影片的前半部时,我为一个男人内心的决绝而伤感。我的胸口,涌动一股莫名的、难以释怀的落寞、愤恨与伤感。一个怀揣爱情理想的男人,可以为了女神的一缕微笑,一丝霞光,一个亲吻,一个回眸,而将那个默默追随在自己身边,或是矮胖的、或是粗俗的、或是普通的“爱慕者”“追随者”“妻子”或抛诸脑后或拱手他人。难道,现实里的红玫瑰,真的将如张爱玲所说,将变成一摊“蝇子血”?

    然而在善意的导演手里,这并不是一场电影下半部和结局。爱情、婚姻、家庭依旧捆绑着导演道德的底线,而如梦似幻的白月光,只是站在那里。爱将是多如影片所揭示的那样,在每一位妻子心中,都有“一根鱼刺”,它代表的是那个驻扎在男人心底的女人,代表那个她不曾完全占有的青春岁月。那缕白月光——不仅哽在男人的咽喉里,更渗入女人的心里——一个貌似“粗粝”的女人心里。

    两部电影终究也没有逃出传统电影皆大欢喜大结局的套路——同样是“回头是岸”,同样是,男主人公,幡然悔悟,斩断前缘,携手“娇妻”,共度平凡人生。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两部影片的男主人公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普通男人”,而女神不是“嫁与猪头的‘绿茶婊’”就是“冷艳的独身女人”,那么,细思而来,如果这个男人“不普通”将会如何?这个女神,嫁做他人妇,又将如何?又或者,这两部影片,不是一个结束,而仅仅宣告了一个开始——剧中人已释怀,剧外人依旧是难忘心头那缕白月光吧。

    这让人心碎,又让人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