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推进内贸发展促消费扩内需搞活市场

28.03.2016  10:04

  中国兰州网3月28日消息 兰州的高原夏菜、苦水玫瑰,陇南的优质花椒、黑木耳,庆阳的苦荞面粉、黄花菜……如今,通过电子商务这一平台,甘肃省各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借助电子商务搞活农村市场,是我省推进内贸发展、促消费扩内需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加大市场建设、推动电商发展、降低市场运行成本等,千万百千搞活城乡流通市场,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助力。

  据统计,2015年我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7亿元,比上年增长9%。今年前两个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实现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加大流通网络建设,为促消费扩内需搭建平台

  我省特色农产品丰富,马铃薯、中药材、鲜苹果、小杂粮、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

  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市场带动,把这些特色产品卖到城里去;另一方面,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购买力的提高,市场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工业品和日常用品。

  这就要求有一个完善的城乡市场体系做支撑。为此,近年来我省围绕商品配送中心覆盖到县区、农贸市场覆盖到重点乡镇、农家店和村级综合商贸服务社覆盖到行政村的目标,积极推动市场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每年把新建100个县乡便民市场列入为民办实事工作之一。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建成919个县乡便民市场,成为工农业产品交易的重要场所。

  同时,我省从2013年起在全省集中培育和建设8个类型不同、特色明显、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内引外联辐射周边县区乃至周边省区。截至去年底,8个大市场已完成投资42.74亿元,总体建设进度达到45.5%。

  交通、物流、通讯等基础是市场运行的基本条件。去年,省委省政府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加快交通基础建设。截至去年底,全省14个市州政府驻地全部以高速公路贯通,86个县市区政府驻地以二级及以上公路贯通,所有乡镇以沥青水泥路贯通,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重达到80%以上。交通快速发展在促进内引外联和活跃市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促进内贸稳定发展,去年底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更加开放的市场规划:抢抓国家推进大流通网络建设和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有利时机,积极融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流通产业集聚带,打造兰州、天水、酒泉等重要内贸流通支点城市,着力提升消费集聚、产业服务、民生保障功能,构建生产流通相互促进、沟通全国、面向世界,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开放型、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商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