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兼"输血" 扶贫更扶智:山乡盛开"双联"花

03.07.2014  19:07

  仲夏时节,来到徽县麻沿河乡郭川村,山水之间,一栋栋农家小院依山而建,白墙黛瓦,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幽雅静谧,新整修的公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新整理出的耕地一片连着一片……

  郭川村是省政协办公厅的“双联”行动联系点。两年多来,在“双联”干部的帮扶下,一股股暖流涌向这个昔日贫困的小山村,新规划、新项目、新思路让这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双联”暖山乡 巨变展新颜

  当记者再次来到郭川村,不仅眼前一亮。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危旧房被全面改造,村子所有的房屋,外观均统一成青瓦白墙,简洁、整洁、美观。村子中心的麦场,被改造成了文化体育广场,文艺演出舞台、篮球场、农家书屋一应俱全,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穿村而过的屈兰河静静流淌,新修的河堤保护了农田,保护了家园……

  在村子新修建的文体广场上,闫有世老人拉着我们的手,说起了村上的变化:河道治理好了,原来河床与庭院一样高,每逢夏天和秋天的雨夜,村里家家户户都不敢关门睡觉。现在有了几米高的河堤,下再大的雨也能睡安稳;村里的道路硬化了,进门、出门,干干净净,跟城里人一样了;村里很多人家的旧房子拆了,新房子也建好了……

  许多曾经到过郭川村的人都说,郭川村的基础建设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今年春节,许多到外地打工的郭川村年轻人,进入村子后,竟一时恍惚,找不到回家的路。

   联村理思路 联户又联心

  村头的打麦场上,毛正学一家正在双联干部的帮助下收麦子。“去年,我家的变化可真不小,在双联干部的关心下,我家新育核桃苗13亩,卖了1万多株,除掉成本收入6万多元。今年又租了3亩地,争取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帮扶干部提出了“建设一个好班子、找准一个好路子、发展一个好产业、学会一门好技术”的发展要求,并开展了“帮出点子亲民、帮搞建设利民、帮扶产业富民、帮办实事为民、帮解难题爱民”为主要内容的“五帮”活动。按照这一思路和要求,省政协工作组和徽县县委、政府领导多次深入郭川村实地调研,联合编制《郭川村产业发展规划》、《郭川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和《郭川村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出炉,绘制出一幅美好的前景画卷,涵盖了郭川村村庄规划、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富民产业等多个方面。

  在郭川村村级组织活动室,村主任刘海全正在“郭川村双联行动大事记”上填写新内容。厚厚笔记本里,记录着两年多来,省上帮扶单位给村里所做的实事:13公里麻胡路硬化项目,正在进行路基建设和桥涵修建;实施危旧房改造130户,硬化村内巷道2800米,投资25万元的人饮工程已投入使用,投资17万元对郭川小学进行了维修改造;今年新发展育苗面积233亩,省政协双联户当年新增育苗52亩,户均达到1.5亩;

  ……

  对郭川村人来说,双联行动就像及时的春雨,滋润着这里的土地,让昔日的穷山沟充满了勃勃生机,发生着欣喜的变化,而省上帮扶干部“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们不脱贫,我们不脱钩”的承诺,则更加坚定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造血”兼“输血” 扶贫更扶智

  如果说,一个个项目的实施,改变了郭川村的面貌,那么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产业的兴起,则强壮了郭川村的筋骨,提高了郭川村的造血机能。

  帮扶单位结合村上气候湿润、植被丰富、土地肥沃等实际,和村民一起研究并确定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育苗、核桃、中药材等为主导的产业。就这样,郭川的青山绿水,不仅赋予了美丽乡村独特的气质,还成为了广大农民赖以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育苗户郭芳学因为资金困难,育苗规模受限,在联村单位协调帮扶下,落实到了双联贷款,今年新发展育苗面积12亩。“有了省上单位的帮助,我要带头发展好致富产业,绝对不能在村民当中落后。”郭芳学说。目前,村里已培育经济苗木520亩,新栽植核桃树242亩,种植板蓝根、柴胡等中药材90多亩,还组建了“金田野种植合作社”,村上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农民经济收入得到稳步提升。

   新风扑面来 乐享新生活

  村庄还是这个村庄,人还是这些人。不同的是,“双联”行动不仅提升了郭川村人的物质生活,更让他们的精神生活富裕了起来。村上建起了大舞台、篮球场、休闲广场和农家书屋等一批文化惠民项目。增加了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创建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村民的文化生活,人的精神面貌变了,矛盾纠纷少了,干群关系也更和谐了。

  驻郭川村的乡上干部梁蛟龙介绍说,双联行动把郭川村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都改变了,过去,村上要召集大家开会或参加义务劳动,半天都叫不来,现在,广播通知刚一播,不到半小时,大家就到齐了。村上开展垃圾清理、文艺演出等活动,村民参与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

  谈起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刘海泉告诉记者:“在“双联”干部的指导下,村上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村社干部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了,群众也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通讯员 魏亚旭 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