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难题究竟难在哪里?

17.05.2015  01:45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日益临近,近年来我市在解决“养老难”问题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如今,全市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逐步建立了“9073”新型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等。那么,目前我市的养老事业发展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难点?就此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

    居家养老:养老服务体系尚需完善

    “我们老两口在家自己过,既自由又舒服,只有在家里我才觉得自在。”今年63岁的赵朋君老人退休后和老伴一起享受着平静舒心的日子。每天他和老伴一起聊天看电视,晚上出门散散步,日子过得温馨而又充实。由于退休后有了大把的时间,空闲时间还会约上附近的几个老人一起打牌下棋。

    目前,我市和赵朋君一样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占九成以上,居家养老已成为兰州市养老的主流方式。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由于居家养老可以让老人们留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享受来自子女的关心和邻里的温暖,因而成为绝大多数老人养老的第一选择。

    “我们现在生活还能自理,但眼看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以后该怎么办?”在记者的走访中,不少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纷纷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但事实上,居家养老并不是简单的在家庭中养老,而是家庭依托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文化生活等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

    近年来,由于全市老年人口不断增长,政府部门开始着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体系。2009年,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虚拟养老院在城关区正式投入运营。这个开设了生活照料、保健陪护、家政便民等九大类220余项服务的养老模式,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仅为传统机构养老院的10%,成为了兰州民生事业的一张名片,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虚拟养老院很好地解决了老年人吃饭穿衣、日常起居的问题,但由于是‘虚拟’养老,因此较难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甘南路某家政公司负责人张维琴说,作为虚拟养老院的加盟企业,她们公司提供养老服务已有两年多。在她看来,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在老人活动空间、养老服务设施等方面都存在欠缺。

    “比如说,一个居民小区建成后,往往会有幼儿园等相应的配套建设,却没有养老服务设施,这是让人感到很遗憾的事情。”张维琴认为,目前应该继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需要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社区养老:护理人员缺乏成为难题

    “以前一个人在家没人说话,自从有了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只要没事儿我都会来这里,跟街坊邻居一起打打牌、聊聊天,还有健身室可以锻炼身体,生活比以前充实多了。”在酒泉路街道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68岁的王慧芝老人笑着说。

    2014年初,我市将“在全市建设104个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列为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至年底,全面完成了104个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任务,为全市的老年人搭建了安度晚年的新平台。酒泉路街道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就是一家新建的日间照料中心。在这里,不仅有餐厅、阅览室、健身室和心理咨询室,还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引导老人参与社会活动,帮助老人按兴趣组班娱乐,还为他们疏解情绪,进行心理辅导。

    “目前常见的养老模式,老人们不是在儿女身边,就是去养老机构。而养老服务进驻社区后,正好把这两种模式结合起来,不仅促进了亲情,还减少了成本。”社区助老专干朱慧萍说,如今,很多老人退休后都有退休金,在经济上并不需要子女接济。但与此同时,由于子女们忙于工作,白天没有时间陪伴老人,整天独自在家的老人们,往往在精神上倍感孤独。 

    政府部门建立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让老人的晚年生活丰富而充实,确实是两全的办法。

    在位于城关区的一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记者看到该中心配套设置有阅览室、娱乐室、照料室、用餐食堂等,可谓是一应俱全。在娱乐室里,10多位老人开心地玩着扑克。但时间接近了中午,在这里搞活动的老人却纷纷离去,并没有人在这里用餐。而该中心的照料室也是空空荡荡,也没有老人前来享受“日托”的照料。

    记者走访了市内多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发现,由于街道、社区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让现有的工作人员去照料老人,实在是有心无力。如果聘请护理人员,在费用方面又无法负担。尽管街道、社区都组织了志愿者为老服务,但绝大多数志愿者都是学生、党员或在职职工,提供服务的时间和内容非常有限。目前,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已成为制约老年人照料中心发展的瓶颈。

    机构养老: 公办的没床位,民办的不愿去

    “看了好几家养老院,公办的床位太紧缺了,基本都要排队等上几年才能入住。而有床位的都是民营的,收费倒是不高,就是感觉条件不太理想。要么是空间比较小、没地方活动,要么是护工不到位,20来个老人只有2个护工。”家住白银路的68岁老人周国臣说,自从半年前老伴去世,他就开始寻找合适的养老院,但几经奔波却始终未能如愿。

    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城市社会养老福利机构15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8所;农村敬老院20家,总床位为12188张。由于目前全市老年人口早已超过50万,养老院床位理应是“一床难求”。但记者在走访我市多家养老机构发现,由于目前公办的养老机构床位紧缺,老人们往往很难入住。而民办的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大多位置较为偏僻,硬件设施和人员也难如人意,因此社会认可度不高,入住率也普遍偏低。部分民办养老院入住率甚至不到五成,面临连年亏损的窘境。

    “如今,随着兰州老年人口的不断递增,一个家庭往往要赡养4位老人,以致出现不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因此社会化养老已是大势所趋。

    李海东认为,按照我市目前打造的“9073”新型养老模式,即居家养老占90%、社区养老占7%、机构养老占3%,全市56.11万老人的床位需求大约为16833张。与全市现有总床位12188张相比,尚有4600多张的缺口。因此,要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模式,应在继续发展公办养老机构的同时,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帮助民办养老机构走出困局。  记者 颜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