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养老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切实提升老人幸福指数

19.05.2019  08:52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严峻,这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截至2018年年底,兰州市老年人口达71.4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1.76%,高于全国、全省老龄化水平,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如何做到让老年人老有所依、安度晚年,兰州市政府对此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尝试。

近年来,兰州市政府通过政策扶持,产业规划,资金投入等多种措施,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发展体系。目前,兰州市共有各类城市养老机构28家,其中公办7家,医养结合4家,民办17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不断提高,已建成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21个,其中城市205个,农村516个。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到24.5万人,年提供服务老年人400万人次。

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院长秦田田说:“居家养老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很多老人不愿去养老院养老,我们虚拟养老院就是为了服务现在那些传统文化家庭的老人。让这些老人足不出户,仅用一部电话,就可以享受专业化、标准化养老服务的愿望。

在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调度指挥中心,电话声此起彼伏,话务员不断接到老年人打来的电话,电话另一头的老人们提出订餐、家政等服务需求。秦院长介绍,养老院的服务内容可分为“生活照料类、饮食服务类、保健康复类、日常陪护类、家政便民类、家电维修类、卫生医疗类、心理咨询类”等八大类,并且养老院还通过和“兰州市民卡”的服务功能整合,向城关区老年人推出了“虚拟养老院兰州市民卡”,目前已经实现了老人公交乘车和虚拟养老餐厅用餐功能的整合。未来,兰州市民卡还将涉及更多领域,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兰州市一家虚拟养老院养老餐厅坐满了等候新一批热菜的老人,让虚拟养老院显得一点儿也不虚。74岁的郭奶奶住在铁路局,附近正好有一家养老餐厅,郭奶奶说:“餐厅的饭菜一人8元,六菜一汤,软硬适中、口味清淡、荤素搭配得当,平日里都是和老伴儿一块过来。”老人吃饭饭量不大,但却要求种类丰富,这样的养老餐厅在兰州大受老人欢迎。目前,兰州市城关区已建立虚拟养老餐厅65家,虚拟养老社区医疗站55家,切实解决了辖区老人就近服务问题。

此外,兰州市还加快了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和社会化运营工作,通过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方式,鼓励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建设、运营、管理为老服务驿站,提供专业化、品牌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位于城关区渭源路街道的爱照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就是一家为周围的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机构以社区长者照护之家为依托,深入社区提供精准的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总经理刘亮介绍,照料中心还与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对接,在助餐服务和居家服务等方面,照料中心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刘亮看着老人们的笑容,倍感欣慰。他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打造良好的养老环境,不仅能造福他人,也能惠及自己。

而位于安宁区的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则是甘肃省首家“公建民营”智慧养老示范基地和医养结合典范项目。孝慈苑里,几个坐在轮椅上半失智的老人在志愿者的陪伴下玩着玩具。这里的老人平均年龄85岁,他们很多人以此为家,安度余生。

机构如何安全运营、管理,兰州市还打造了一系列措施:养老院自己排查、县区民政部门定期检查、市级民政部门随机抽查、第三方定期全面评估的工作常态。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能力,2018年,兰州市列支200万元用于全市养老机构微型消防站设施设备配备,为全市25家养老和福利机构统一配备了微型消防站,制作了微型消防站制度板,要求养老机构配备专人管理,提升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应对能力。

在未来,兰州市将建立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业发展,构建功能齐全、服务丰富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并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推动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将医疗资源引入到养老服务中。针对不能自理、半自理老年人养老护理需求,探索建立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做好特困老人、高龄老人、失独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的养老保障工作。(马孟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