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殖创新路六畜兴旺富农家 ——民勤县发展设施畜牧业纪实

04.11.2015  13:44

  2010年以来,民勤县强力推进武威市委提出的“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坚持以调结构转方式、提质增效为主线,扩规模、抓规范、促改良、破瓶颈、建网络、树品牌,着力促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民勤肉羊一直闻名全省乃至全国——这个县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全国肉羊优势区域,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0个养羊强县之一;2013年,民勤县获得“中国肉羊之乡”的美誉;2014年,民勤羊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不止于肉羊,民勤县畜禽饲养数量逐步扩张,规模化饲养比重逐年提高。至目前,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超过500万头(只),其中牛、羊、猪、鸡存栏分别达1.16万头、194.3万只、10.16万头、294.62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3.7224万吨,畜牧业增加值达5.9亿元,比上年增长9.25%;人均牧业纯收入达2215元。

  民勤县把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作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和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出台草畜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建设养殖场(小区)。目前,全县已建成规模养殖暖棚面积9.1万亩,户均1.66亩,其中养殖小区904个。按照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畜禽良种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标准,先后建成省(部)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场6个,县级设施畜牧业标准化示范点50个。

  依托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市级精准扶贫专项补助资金、畜牧良种补贴项目、民勤县肉羊产业发展资金和扶贫项目,民勤县从调引、扩繁、选留、投放、繁育、购入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向县内规模养殖场(小区)、出口畜产品示范基地、养殖户、精准扶贫户等投放良种羊16926只。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全县建成具有省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资格的种畜禽场6个,绵羊人工授精站点20处。目前,全县羊、牛、猪、鸡良种化率预计分别达90%、92%、98.5%、100%。

  依托牧草良种补贴、退牧还草等项目,民勤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种植紫花苜蓿、甜高粱等优质饲草,推动种养结合,草畜平衡。县里积极做好紫花苜蓿草种联系供应和种植、加工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今年发放紫花苜蓿草种113吨,新增紫花苜蓿种植面积5.65万亩,全县优质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12万亩,种植饲用型甜高粱6.9万亩。大力推广秸秆“三贮一化”及粉碎、压捆等加工利用技术,切实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有效解决饲草料短缺问题。鼓励牛羊养殖场(小区)、养殖大户修建青贮窖、氨化池,指导购置秸秆收获、打捆、运输、铡切、揉丝、粉碎、压块、加工等机械设备,提高秸秆饲料生产加工机械化水平。全县当年新建秸秆青贮池60个、4.5万立方米,累计达16.18万立方米;当年青贮甜高粱11.81万吨、玉米8.22万吨,粉碎、打捆等形式收储秸秆20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可达85%。

  民勤县还严格落实质量安全制度,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全面推行畜禽免疫标识和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常态监管、例行监测、重点监控,及时对畜牧业投入品及畜禽产品进行抽样送检。加大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源头治理力度,严禁未经检疫、没有标识及其病害动物及产品上市交易,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步入全省全市先进行列。扎实做好基础免疫工作,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全覆盖强制免疫,强制免疫病种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督促养殖场(小区)完善防疫消毒设施,建立健全养殖档案,落实门禁制度,实行封闭管理。加强对调运动物的检疫监管,做到凡跨省调运必须审批。严格执行调入动物落地报告、隔离观察制度,严把调运畜禽免疫、检疫、隔离关口,严防外区域动物疫情传入。由于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近年来县内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了全县畜禽安全。

  民勤县还积极为龙头企业发展搭建平台,甘肃陇原中天集团在民勤县建成种羊繁育基地后,又建立了2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和养羊工程技术中心,累计投入资金逾亿元。企业入驻以来,积极推行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肉羊订单养殖与合同收购,50多个规模养羊场(小区)、大户成为其肉羊育肥基地。目前该企业年生产冷(冻)鲜肉、分割肉4000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记者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