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具中国远征军遗骸将归国 埋骨异乡七十余载

29.10.2015  12:10

  中国兰州网10月29日消息 1942年,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对日作战,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以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取得缅甸战场的全面胜利。昨天上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表示,中国远征军缅甸阵亡将士遗骸归国活动将于11月5日举行,届时将会有347具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经由云南腾冲猴桥口岸回国。

  发掘地点

  为远征军新一军墓地原址

  2015年4月10日,由民间力量支持的中国远征军缅甸阵亡将士遗骸寻找与归葬项目正式启动,一期发掘地点为原中国远征军新一军缅甸密支那阵亡将士公墓。至8月31日,共计收殓遗骸约347具。

  密支那战役发生于1944年5月17日至8月3日,是二战期间中国军队在海外最大的战役,也是最大的一次胜利。中国驻印军共投入第14师、第30师和第50师三个师,协同美军一起对日作战。在战斗中,中国驻印军第30师(隶属新一军)阵亡1044人、负伤2256人、失踪51人。

  战役结束后,攻打密支那的三个师分别在密支那修建了三个墓地。然而,上世纪60年代初,在密支那的远征军墓地却被当地人毁坏。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介绍说,根据记载,士兵周朝贵、刘龙等人为新一军墓地的看护人,刘龙已于20多年前去世,经刘龙的儿子刘秋达确认,位于密支那达贡区的住户诺岛家以及第六中学所在地就是当年新一军墓地原址。

  “密支那华侨艾元昌、程长富、邓公标、杨玲玲等多位华侨均证实,他们上学时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到这里扫墓。艾元昌称,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他亲眼看到密支那的远征军墓地全部被毁。”孙春龙说。

  据达贡区居民诺岛称,他们于上个世纪70年代搬迁到这里,当时还能看到很多土堆,在修建房子时挖出了很多骨骸以及子弹、水壶等。在第六中学校园内,能找到部分残缺的水泥地基,据介绍是当年墓地的祭祀台。

  DNA鉴定

  将含有烈士骨粉的泥土收殓

  截至今年8月底,遗骸发掘小组共发掘葬坑294座,包括4座物品坑、2座动物坑、4座人与动物合葬坑。在发掘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帽徽、子弹、手雷,以及钢笔、戒指、相框等。还发现了一个保存较好的胸章,上面写着“陆军新编第三十师步兵九十团第二营六连列兵陈海坤”。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人类骨骼学专家陈靓为此次遗骸发掘小组负责人。

  据陈靓介绍,在发掘过程中还发现每个葬坑内围绕遗骸范围均排列数十枚铁钉,所钉铁钉目的是标示出遗骸的空间范围。

  “铁钉标示让搜寻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孙春龙说,“但目前暂未找到相关历史资料及老兵口述说明用钉子标记的用途。”

  陈靓说,墓葬埋葬形式有单人一次葬、单人二次葬(迁葬)、多人迁葬合葬、火化后将遗骨埋葬等。所用葬具包括帆布、铁箱、担架等,也有挖出墓坑直接埋葬。由于气候条件以及墓地多次改建等人为破坏,葬坑内的遗骸保存状况欠佳,约有5%的墓坑遗骨完全酥粉化,无法收敛,最终将含有烈士骨粉的泥土收殓。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