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播绿,山河变样景色新

22.10.2019  09:31
原标题:兴水播绿,山河变样景色新

平凉,地处陇山东麓,葫芦河上游,泾河之端,属黄河流域。深秋时节,沿青兰高速走进平凉大地,放眼望去,叶红柳绿,碧水潺潺,景色醉人。

半个世纪以来,平凉市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兴修梯田、植树造林,走出了治水管水的生态治理新路子,开启了平凉大地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征程。

筑牢蓄水保土“三道防线

农闲时节,庄浪县南湖镇庙岔村村民杨守乾就会到离家不远的堡子沟1号淤地坝上垂钓。茂密的芦苇荡旁边,一群野鸭在水面上悠闲自在地游弋。偶尔,还会飞来几只丹顶鹤,落入水中觅食。杨守乾发现,自从淤地坝蓄水之后,村里的飞鸟明显增多了,甚至有很多他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良好的生态是父辈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杨守乾介绍说,庄浪县梁峁沟壑众多,以前鲜有绿意。每逢降大雨,千沟万壑洪水肆虐,奔涌而下,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长此以往,将会危及家园,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势在必行。1982年,甘肃省提出“三年停止植被破坏,五年基本解决温饱”的奋斗目标,庄浪县抢抓机遇,采取乔木和灌木搭配的模式造林,在全县402个梁峁建成防风林带,成为县里生态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庄浪县的努力绝不仅于此。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勤劳朴实的庄浪人民锲而不舍,兴修梯田。30年后,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庄浪县于1998年建成中国梯田化模范县。自此,曾经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而梯田建设也成为庄浪县治理水土流失的“第二道防线”。

1992年,庄浪县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沟道里夯筑淤地坝,植树种草,全县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27.3%,构筑了保持水土的“第三道防线”。

通过蓄水保土的“三道防线”,庄浪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8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77%,每年拦截泥沙761万吨,打造了“水不出田,泥不下山,常年无洪流,旧貌变新颜”的良好局面。

庄浪县治理水土流失成绩骄人,平凉其他各县区也交出了可喜的答卷。据统计,平凉市有31条小流域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建成了泾川田家沟、庄浪庙龙沟、灵台杜家沟等127座骨干淤地坝工程,全市水土保持治理面积累计达到710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0.5%。

综合治理初显生态成效

雨水降落梁峁,梁峁上的防风林带可以拦蓄水流;雨水降落梯田,会直接渗入田里;雨水降落沟道,怎么防控水土流失?庄浪县在沟道里规划建设淤地坝,旨在淤积泥沙,最终形成耕地。

而此举,竟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效。

据了解,目前,庄浪县在堡子沟、庙龙沟等15个较大流域内累计建成淤地坝63座,坝库总库容2038万立方米,蓄水1200万立方米。按城乡每天用水量3万立方米计算,庄浪县全年用水量1095万立方米。也就是说,县里淤地坝现有的蓄水量就能满足全县城乡群众一年的用水需求。

除此之外,庄浪县还在淤地坝配套了提灌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农业生产。

在庄浪县万泉镇邵坪村邵志红的苹果园里,铺设的塑料滴管流出源源不断的清水。“果园灌溉所需的水源都是从那个坝里抽上来的。”邵志红手指着不远处牛沟淤地坝说,他当时就是看中这里配套了提灌工程,便于梯田灌溉,才选择在附近流转耕地460亩,经营家庭农场。

通过水土综合治理,平凉市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统筹推进的路子。

我们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在加大义务植树造林的同时,积极发展林果业,不仅实现了生态治理,还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平凉市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平凉市果树经济林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不少的千万元村、百万元社和十万元户,苹果真正成为农民的摇钱树、幸福花和致富果。

近年来,平凉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依托土地复垦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黄土高原塬面保护、淤地坝除险加固等项目,加快水保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新修梯田34.6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1.13平方公里;累计建设梯田411.72万亩,占宜修坡耕地总量的75.1%,治理小流域195条,建成各类淤地坝127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达到710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0.5%,现代农业、平凉金果发展到了山间梁峁,山青水美地平的生态效应初步显现。

开启治水管水护水新模式

平凉干旱少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老水问题在这里相互交织。

解决好水的问题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河长制这一治水管水护水的新模式,统筹推进河流的系统治理和综合整治,以水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促进区域生态涵养能力的持续提升,筑牢甘肃东部生态安全屏障。”平凉市主要负责人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凉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坚持发展“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引水开源、疏洪防灾、改善生态、灌溉增收,兴修了大量的水资源配置、节水增效、饮水安全、防洪保安、生态治理等工程,有效缓解了阶段性、区域性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环境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7月以来,平凉市充分利用河湖长制工作平台,在全市范围内扎实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摸底排查,集中整治,以市、县(市、区)负责河流湖库为重点,对全市所有河流和湖库开展了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逐河逐湖建立了问题清单。截至目前,平凉市共解决问题214个,清理整治河道189条500多公里,清除河道垃圾36.28万吨、砂料堆113处3.07万余立方米、围垦种植栽植16处1934.1亩,拆除违法建筑600平方米,整治临时污水收集池21处。通过集中整治整改,河道行洪能力提高了,河湖面貌和生态环境改善了。

保护好水生态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比任何时期都更加紧迫。”平凉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平凉市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流健康、完善水治理体系和保障水安全的有效举措,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河道采砂管理、水生态修复、行政执法、日常巡查检查等重点工作,让全市河道“四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让泾河、葫芦河、水洛河等主要河流水质得到改善,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水用水安全。

与河为邻,水清岸绿产业优
原标题:与河为邻,水清岸绿产业优 渭河,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