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该关注“礼节性微笑”背后的卖地真相

17.07.2014  14:19

   作者:凌国华

  一张浙江义乌工业园区官员笑对跪着哭诉村民的照片成为网络热点。爆料者透露“义乌张浒村村民因不满政府瞒着村民,将原安排给村民做旧改安置的土地卖掉,向园区政府讨要说法,官吏面对80岁老人下跪哭求,不但无动于衷还笑容灿烂,还抓了两个村民。”义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在官方微博回应,“‘面对群众跪求无动于衷’,事情真相并非如此。”浅衣男子面带微笑“系有村民打招呼,他礼节性地微笑回应”。(《南方都市报》7月16日)

  “礼节性微笑”无疑是官场最新生产的奇葩词汇。面对村民下跪哭泣、反映权益诉求,官员嘴刁香烟、神情坦然,脸上还挂着神秘的微笑。这种情况下,即便官员是为了回应他人打招呼,怎么还能够发出心安理得的微笑呢?一边是跪地哭诉、无助哀求的群众,一边是嘴刁香烟、笑容灿烂的官员,反差如此悬殊,无疑会引发社会对公共部门责任履行、公职人员行政伦理的质疑。

  对于此事,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伸手去扶突然下跪的村民”而没来得及丢掉烟卷,为了应答村民打招呼而“礼节性微笑”。这种回应显然给舆论以巨大的发酵空间。即便官员微笑确是回应村民打招呼,在这种场合也是相当不合时宜的,是对下跪反映诉求的村民感情的深深刺痛。而由此生发的网络新词“礼节性微笑”,显然又是某些公共部门面对媒体监督时无所措手足的反映,并且进一步考验着自媒体时代官方面对舆论监督的能力和涵养。

  不必陷于对“礼节性微笑”之类奇葩词语的冷嘲热讽,背后的真相更需要探究。据网络爆料者反映,村民下跪讨说法源于“政府瞒着村民,将原安排给村民做旧改安置的土地卖掉”,于是才有了官员的“礼节性微笑”,继而引爆舆论。其实,官员嘴叼香烟、“礼节性微笑”都不过是问题的表面,核心则在于当地政府是否将村民旧改安置的土地卖掉而导致村民合法权益被践踏。村民的下跪哭诉,官员的“礼节性微笑”,以及由此引发的舆论发酵,都指向一个核心命题,那就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村民权益保障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村民权益诉求渠道的问题。若果真如爆料人反映,“政府瞒着村民将原安排给村民做旧改安置的土地卖掉”,那么这个决定是谁拍板的?卖掉该土地之后,又是如何安置旧改村民的?村民反映权益诉求的渠道是否畅通,为何采取不惜自损人格尊严的方式反映诉求?涉事官员的灿烂笑容,究竟是回应村民打招呼的“礼节性微笑”,还是面对群众反映权益诉求时的习惯性冷漠?

  著名的“蝴蝶效应”指出,南美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就可能在北美大陆引发一场飓风。官员的一笑一颦或许正在成为南美热带雨林里的那只蝴蝶。不论是被网友揪出的在交通安全事故现场不合时宜“微笑”的“表哥”、陕西安监局原局长杨某某,还是汶川抗震现场满面笑容、几日前刚刚落马的海南副省级官员谭某,由官员微笑这只“蝴蝶”掀起的舆论风暴,可谓对当前官场生态的风雷洗礼。如今,义乌工业园区官员面对群众下跪反映权益诉求而做出的“礼节性微笑”,是否会引发幽隐诡秘的蝴蝶效应?比如,当地旧改工作是否真正从维护群众权益出发,确保群众权益诉求渠道畅通,真正听取吸纳了群众意见建议?爆料者所称“政府瞒着村民将原安排给村民做旧改安置的土地卖掉”的真相是什么?对这些质疑当地官方不该沉默。这些想必也是“礼节性微笑”可能引发的“蝴蝶效应”应该直面的难题,更是公共部门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必须面对的考验。(凌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