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师生高度关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

06.03.2015  13:47
西北师大师生高度关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 - 教育
西北师大师生高度关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 - 教育
来源: www.gsedu.cn

3月5日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西北师大师生高度关注大会召开,通过电视、网络、电台多种途径收看、收听了开幕会直播,聆听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学校中心广场LED大屏即时转播大会开幕式。

观看开幕式后,师生高度评价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尤其对报告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着力促进创业就业,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等非常关注和期盼。

全国优秀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何继龄教授说,听完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三个方面的体会:一是《报告》以“四个全面”为主线,体现了“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方略。《报告》对“四个全面”的定位和进展情况做了全面阐释,全面依法治国良好开局,全面从严治党走上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今年的工作部署也紧紧围绕“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和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有目标和方向,有动力和机制,有方法和保障,有重点和难点,使《报告》既有政治高度,又有问题导向。二是《报告》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强调全面小康的核心在于全面,要体现在覆盖人群的全面,涵盖地域的全面和涉及领域的全面,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深厚情怀。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摆在第一位,有利于调动亿万人民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回答了“四个全面”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使《报告》接地气、暖人心、聚人气。三是《报告》对适应新常态做出了科学部署。强调要形成新常态,就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提升、社会结构性转型和治理结构的改革,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有战略前瞻性,又有现实操作性,且形成了相互关联的组合拳。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万众一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迎新说,作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落实两会精神就是要从把党建工作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把党建工作与大学精神的教育相结合、 把党建工作与专业信念教育相结合、把党建工作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等四个方面探索基层党建的有效途径。

文学院2013级学生秦建阳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深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改革、高等院校综合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此,他认为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他表示要勤奋学习,努力成长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不断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服务的能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于报告提出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3级学生吕洁说:“报告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论述让我深受鼓舞,高水平的大学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大学文化,希望学校可以出台相关文件,在落实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图书出版、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建设,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及全民阅读的引领者。

传媒学院2011级学生艾青认为,李克强总理将“任性”等网络用语用于简政放权,激励创业创新,生动而深刻。作为一名大四学生最关注的就是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国家要继续改进创业创新环境,从创业扶持、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几方面着手,让创新的吸引力超过“铁饭碗”,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看到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所做的努力让我深受鼓舞,我想我们大学生需要夯实专业基础,努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更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走上社会做好准备。

近期,学校将继续关注会议召开情况,并通过举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专家辅导报告、研讨会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

供稿:西北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