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常像》
《非常像》是2014年第五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学术成果之一,所收的影像都是近些年中国知名的十九位摄影家和艺术家如冯立、张晓、邵文欢、王征、严明等于2014年7月12日零时至8月12日24时,参加“碾碎与生成”手机影像实验项目创作的作品,先前已凭借“瀚图影像”微信公众平台发表过的。此次在双年展上结集和读者见面,应该是主办方以为它们的生命还有更广泛传播的价值,能让手机摄影引起一种最深的注意吧。
我曾在“瀚图影像”微信公众平台读过大部分这些从手机里出来的外界像,亦与2014年1月14日在北京举办的手机7人实验影像展进行比较,又发现了很大的不同,正是某种悦乐或意见的驱动,便写了点文字,有一节说:
“法国诗人彼埃尔·勒韦尔迪在《关于诗的思考》里说:‘形象的力量不在于它的出人意外和荒诞离奇,而在于深邃而符合实际的联想。’但从‘碾碎与生成’影像所汇聚的看,出人意外和荒诞离奇不见得就不符合实际的联想,不见得就少了或缺失了深邃的思想。我觉得,这十九名摄影艺术师出人意外的,是拿着再大众不过的手机进行创作,没有职业化的姿态,没有器械上的贵族样,可寻找到的物象因素是独特的、高尚的,——虽然大家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触动快门的,他们却闪烁着强烈的主观愿望和艺术上的广度、深度。所以,有功力有新追寻的影像照旧能于朴素平常中显出生命的火焰,这也是创作者把隐藏在灵魂深处的情愫真实表达出来的结果。”
后来觉得再略作些具体人及作品的直观表白,从概述转到事实的枢纽,是既有助自己想法的具象记录,又愿形成交流间的便利,便有了这一节,是关于微评的,——
“王征:无论构成,无论光影,全部透射着诡异,包含有荒诞的因子,人看过后困惑的确实很多,称虚幻似的梦境。我倒以为他是在冲破固有影像观的迷阵,一步一个脚印的诉说有点遥远神秘的精神境界。
邵文欢:切开了流向纯景观的意象通道,在目力所及的普通范围内创造出了新奇。
张小迪:影像的截取、色彩,有浓郁的现代感,可喜的是又不止于当今。
大门:重要的不是像素本身,而是其背后所触及的跨越樊篱的新路径。
莫毅:天空的光与地面的花,拍的简易流畅,平凡里见出营造境艺的真功夫。
张晓:尽管比较晦涩,但依旧能从画面中觉察到他‘自画像’的魅力。
王劲松:抽象是主观情绪流淌的表征,也有点冷寂,却掩饰不了他按下快门时具有挑战性的激情。
洪磊:一眼望去,唯美风扑面,绮丽,不乏古典,不乏现代感,有慰藉人心的力。
张巍:热烈,跃动性强,不断在自我否定中前行,且极其严谨。
陈有为:视觉点较为‘紊乱’,这也是现实复杂多变的折射,情味活灵灵的。
阎洲:追求线型的捶炼,感觉敏锐,丰富。
严明:张力强,情境中的冲撞是对生活打磨下的内省。
颜长江:破与立,形式与内容,舒缓的情调下于有意无意间,带着快门声响外的韵律。
王轶庶:就个人的直觉而言,艺术化的细致少些,忠实的纪实成分多些,也许是其职业习性束缚了青春的血气。
蔡东东:现实与虚无交替里带出来的象征色彩,让人读出了他在错综的现实下少有的稳静。
姜健:善于对纯客观的事物给予描述,但包含着内心深层次的冲动,乃个人气质使然。
戴建勇:我有点惶愧:因为在他善变影像语言的刺激下,找不出合适的句子来形容。
冯立:关照人的现实感,在摄取时充满了对生命动态的感慨。
宋永平:胡风先生曾在1984年就当时看过的少量的诗,说过‘大多是形式主义的东西,感情稀薄得很’的话。我对这组作品,亦有同感,可能自己的理解达不到他所要表达的高度吧,这也是件遗憾的事情。”
也许有人专凭宏文,来议论《非常像》里不同的艺术追求,觉得才算周全了,但如王奶奶的裹脚布,哪个还有耐心一层层解开了去揣摩。真正的评说无论千言或者数句,能够感染人的是浓烈的感情,是对照片本质潜隐的美妙意趣的挖掘,尤其一针见血则更有它极难的地方,这也便是我之所以写下三言五语感观后的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