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同中东地区以及中阿关系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主席即将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新一年的外交开局聚焦中东。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关于发展中国同中东地区以及中阿关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促进同中东地区以及中阿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中东地区饱经战火,至今动荡不宁。谋和平、求稳定、促发展是地区国家共同愿望,通过政治途径化解争端,是符合各方根本利益的战略选择。包括以色列在内的中东各国人民都应该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只有保障各国合法权益,尊重彼此关切,才能真正实现地区长治久安。
——2013年5月9日,在北京会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2.支持海湾无核化
海湾和中东形势具有全球性影响。本地区国家在维护海湾安全稳定方面负有共同责任。中方一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将继续劝和促谈。中方支持海湾无核化,将继续积极推动伊朗核问题的长期、全面、妥善解决。
——2014年3月13日,在北京会见沙特王储兼副首相、国防大臣萨勒曼
3.弘扬丝路精神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中阿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倡导对话和平。
——2014年6月5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4.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我们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既要登高望远、也要脚踏实地。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该依托并增进中阿传统友谊。
——2014年6月5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5.反对一切针对特定民族和宗教的歧视和偏见
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中国将继续毫不动摇支持阿拉伯国家维护民族文化传统,反对一切针对特定民族和宗教的歧视和偏见。我们应该一道努力,倡导文明宽容,防止极端势力和思想在不同文明之间制造断层线。
——2014年6月5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6.“四个不动摇”
中国珍视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推动中阿关系发展。对阿拉伯朋友,我们坚持“四个不动摇”。一是支持中东和平进程,维护阿拉伯民族合法权益的立场不动摇。二是全力推动政治解决,促进中东和平稳定的方向不动摇。三是支持自主探索发展道路,帮助阿拉伯国家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四是推进文明对话,倡导文明新秩序的价值追求不动摇。我们愿同阿拉伯国家在各自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结伴远行。
——2014年6月5日,会见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的阿拉伯国家代表团团长
7.推动中东和平需要群策群力
巴以、叙利亚、伊拉克等问题彼此交织,相互影响,复杂难解。在巴以问题上,以牙还牙、以暴易暴解决不了问题,推动中东和平需要群策群力。在叙利亚问题上,中方将继续支持联合国发挥作用和秘书长斡旋努力,推动叙利亚各方找到一条中间道路。
——2014年8月16日,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8.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阿关系
当前,中阿关系正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已成为中阿关系发展的重要特征。我高度重视中阿关系发展。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阿关系,愿同阿拉伯各国携手努力,把中阿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2014年9月10日,向中国—阿拉伯国家友好年暨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致贺信
9.支持自主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东热点众多,矛盾复杂,政治解决是化解分歧、解决争端的唯一现实出路。不管形势多么困难,我们都要保持最大耐心,给政治解决留出最大空间。中东历史和传统独特,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地区国家和人民最有发言权。国际社会应该支持他们自主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2014年11月3日,同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会谈
10.相互信任的好朋友、携手同行的好伙伴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是相互信任的好朋友,也是在实现共同发展道路上携手同行的好伙伴。
中国愿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同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为促进共同发展、增加各国人民福祉而努力。
——2015年9月10日,向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致贺信
(本报记者杜尚泽赵 成)
《人民日报》( 2016年01月17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