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共奔小康)“面向群众”:华池干部长住贫困户

11.06.2016  05:25

华池,红色革命老区。70多年前,这里的群众用“7天征粮1000石(dan)” 的光辉业绩支援边区政府,毛泽东题词:“面向群众”。如今,这四个字依然高悬于华池县各级党政办公楼前。在脱贫攻坚这场新的战役中,华池干部用“住进贫困户”的实际行动赋予了“面向群众”新的时代内涵。

2015年9月1日、星期三、晴,孙四称家的情况比较特殊,一个下身瘫痪的老母亲,一个腿部残疾的哥哥和一个重度智患的侄子,都要孙四称来照顾……

这篇日记的作者是华池县财政局的王涛,但现在他基本上把家安在了距县城30多公里的悦乐镇高河村。去年9月1号,作为高河村的驻村干部,王涛第一次走进困难户孙四称的家。

华池县财政局干部 王涛:就说这个窑洞,遇到雨季的话,会塌的

因病致贫,一直是脱贫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孙四称家的情况确如王涛在日记里所写的那样。

华池县悦乐镇高河村村民 孙四称:四个人,三个残疾,没办法,有啥办法呢

对于生活只限于温饱线上的孙四称来说,致富的确就像他口中的“没办法”。而对于王涛来说,他却想了很多。他在日记中这么结尾:“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才刚刚起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华池县财政局干部 王涛:你没有真正住在贫困户里,你根本无法想象有些生活上确实还有这么多困难的群众,也没有办法跟他们进行对比,只有真正地住进来,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心里上的触动

被大山重重包围的华池县,降雨量少,产业单一。目前,全县还有一半的村子仍处于贫困状态。为了让这部分群众早日脱贫,华池县要求扶贫干部每年至少220天居住在帮扶户家中,不实现脱贫,住户帮扶不脱钩。

华池县悦乐镇高河村村民 潘彦霞:王涛你们家住着没?住,反正一个月有20来天就一直在家里住着

潘彦霞,是王涛在高河村的另一个帮扶户的女主人。小两口很吃苦,人也热情,王涛平时就住在他们家。潘彦霞夫妻俩和她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还小,无法外出务工,夫妻俩只能在地里忙活,去年重修的两孔窑洞至今都没有新添一样家具。

去年12月,潘彦霞夫妻俩收到了第一批土鸡蛋。王涛专门从淘宝网上帮忙订制了30只装的纸箱子,通过微信朋友圈的方式向外推广。

今年3月,在王涛的建议下,潘彦霞买了100只鸡苗,由于饲养不当,部分鸡苗死掉了。但是看到希望的潘彦霞又买了100只鸡苗。

华池县悦乐镇高河村村民 潘彦霞:我今年想把这个试一下,如果能卖出去,销售得快,销售得好,我明年想再多养一些

潘彦霞家养鸡的路子已经铺开,可孙四称家该如何帮扶呢?

在王涛的张罗下,孙四称家的新房子正在筹建之中。王涛联系的工程队帮孙四称推平了新宅的地基,联系的两车砖也拉到了门口。码砖,是个辛苦活,但王涛和驻村干部忙碌的心情却和孙四称是一样的。

记者:李周勤,庆阳台,刘华东

甘肃台报道。

【编后语】精准扶贫,干部住户,并不是要干部一定得干出什么有名堂的扶贫项目,而是要他们树立主人翁的意识,设身处地地想问题,就像王涛卖鸡蛋一样,这本来是挣不了多少钱的,可贵的是他帮贫困户打开了一扇致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