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如兰之州的建设成果

28.07.2014  02:28

    7月23日,中国残联理事长鲁勇一行来到我市,深入一线对全市残疾人工作开展情况和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鲁勇称赞,兰州市在残疾人就业方面的创新举措,让残疾人很自信地融入社会,使得残疾人在工作中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值得推广和学习。副市长咸大明等领导陪同调研。(详见7月24日《兰州日报》第二版《中国残联调研我市残疾人工作开展情况和就业情况兰州的创新举措值得推广和学习》)

    近几年,我市高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不断加强和改进事关残疾人民生的各项工作,广大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利益的同时,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何看待和对待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尺。而想方设法为残疾人提供越来越多的细节化、人性化服务,体现的不仅是对特殊群体的关爱,更是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

    加强对残疾人的关爱和帮助,有效的领导和政策的扶持必不可少,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在政策的推动下调动企业及相关社会组织的积极性,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参与发展残疾人服务业,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等社会福利机构,使双方发展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工作领导体制,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从制度上加大残疾人合法权益和基本医疗、养老等保障力度。此外,还要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团结互助的意识,让每个残疾人都能充分感受到社会和城市的温暖。

    在政策推进的同时,还应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对残疾人的看法跳出“公平”的观念,不同情,不怜悯,不诧异,更不鄙视,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冷静与平静,在此基础上,更要意识到,判断一个人是否残疾,不以生理状况为出发点,坐轮椅如果不用他人帮助,就不是残疾人,而生理健全但在很多方面需要他人帮助的,同样是残疾人。当政府、社会、个人为残疾人做些什么,不需要崇高和复杂的理由,而是觉得理所当然,我们的社会文明才称得起真正的进步。当然,这种质的转变绝非一朝一夕,这需要社会每个成员的不断努力和转变。要使我市近20万残疾人在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绝非易事。不过,努力的步伐已经迈开,共享如兰之州的建设成果不会再有缺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