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现场的报道(上)

12.08.2014  10:52

    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现场。(资料图片)

    7月31日,兰新铁路客运专线祁连山1号隧道内的最后一根长轨落槽并连接,标志着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全线铺轨顺利贯通,预示着甘肃、青海和新疆三省区首条高速铁路进入通车运营倒计时阶段。

    7月下旬,炎炎烈日。记者跨过绵延起伏的祁连山,穿越千里河西走廊,顺铁路建设沿线一路走来,近距离感受跃动在西北高原上这条钢铁“大动脉”。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4年多来,十万多名铁路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丝路古道,奋战在兰新客运专线建设一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土建、铺轨、电气化等重大基础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铁路建设难题,确保了工程建设安全顺利推进。

    “8月起,甘肃和青海段将进入联调联试的实施阶段。到今年底,兰新客运专线全线正式通车运营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兰新客专:结束甘青新三省区没有高铁的历史

    从兰州出发,向西,向西,一路向西。

    跨过滔滔湟水,翻越巍巍祁连,穿行河西走廊,沿途一道新的“风景线”跃入眼帘:一条崭新的电气化铁路绵延千里,无砟轨道干净整洁,四条笔直的钢轨伸向远方,整个线路高档、气派、流畅,像一条流动的巨大音符,奏响大西北开放开发的雄壮乐章。

    这条铁路,就是备受世界瞩目的兰新铁路客运专线。

    兰新铁路客运专线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工程,总投资1435亿元,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运输通道,也是一条横贯我国西北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铁路大动脉。该项目2009年8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同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

    这条铁路大动脉自兰州西站引出,经青海省西宁,甘肃省张掖、酒泉、嘉峪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吐鲁番,引入乌鲁木齐站,全线共设31个车站。这条铁路为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最高时速超过200公里,线路全长177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海拔最高、攻克技术难题最多的高速铁路。

    “这条高铁经过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到达乌鲁木齐,可进一步促进当地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志杰介绍说,兰新客运专线通车后,旅客从兰州到新疆可实现朝发夕至。同时对既有兰新铁路扩能改造后,兰新铁路货运能力将得到全面有效释放。

    据介绍,兰新客运专线年底将实现通车,届时北京至乌鲁木齐将由现在的40小时缩短到20小时以内,兰州至乌鲁木齐将由现在的20小时左右缩短至9小时左右。

    “兰新客运专线通了,就是一条高速‘丝绸之路’!”许志杰说,作为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兰新客运专线建成后,与既有兰新铁路形成双线并行的格局,不仅进一步完善中国西部铁路网,大大提升亚欧大陆桥铁路通道的运输能力,加快沿线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还将对打造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甘、青、新三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产生深远影响。

     铺轨完成:甘青段全线进入联调联试实施阶段

    对于兰新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者们来说,7月31日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这天中午,位于青海省境内的祁连山1号隧道内最后一根钢轨落槽连接,标志着全线铺轨顺利贯通,线下工程全部结束。

    “由于祁连山隧道施工难度大,成了兰新客运专线最后一段铺轨的地段, 8月起兰新客专甘肃青海段将进行联调联试,为年底全面通车做好全面准备。”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任少强说。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意味着经过近5年的艰苦奋战,甘青段全线施工建设进入收关阶段。”许志杰告诉记者,甘青段线路正线全长1066公里,全线设计最高时速250公里,完成全线的基础工程,建设者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据了解,兰新客运专线甘青段全线隧道达50座,累计长度167.39公里,占正线总长15.7%,其中超过10公里的隧道就有3座;桥梁共有246座,累计长度295.8公里,占正线总长度的27.75%,其中特大桥就有88座,总长度达271公里。

    青海大通至甘肃山丹军马场区段地处高海拔和高寒地区,大部分区段海拔在3000米以上,其中大坂山、祁连山1号、祁连山2号、大平羌4座隧道成为全线控制性工程。特别是祁连山1号和祁连山2号隧道海拔都在3600米以上,终年积雪,地质十分复杂,自然环境艰苦,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困难。

    同时,兰新客运专线穿越国家级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在干旱、缺水、大风自然环境下对路基填筑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提出更高要求,但偶然下雨又易形成戈壁泥石流,对设施和半成品工程冲击较大……

    再大的困难,也没有难倒拼搏顽强的“筑路铁军”,他们大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大无畏精神,克服高寒缺氧、自然环境差、物资材料紧缺等困难,攻克了碎屑流地质隧道施工、极端干旱条件下无砟轨道施工等多项世界铁路建设难题,确保了工程建设安全有序顺利推进。